TOP

高贵的朴素
2012-06-14 16:38:34 来源: 作者: 【 】 浏览:1343次 评论:0

丛树(油画)1986年 苏高礼

    不久前,“生活:苏高礼捐赠作品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共展出苏高礼捐赠给母校的艺术精品百余幅,涵盖其艺术创作的各个时期。苏高礼的捐赠体现了作为一名艺术家、人民教师对国家美术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

  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工作经常会与学院的老先生们接触请教,作为晚辈,每每促膝攀谈时教益良多。老一辈艺术家身上总有说不完的故事,他们思绪清晰,艺坛往事娓娓道来。他们品格高贵、生活朴素,教了大半辈子的书、画了大半辈子的画,至今仍热切关心着为之热爱、奉献一生的美术教育事业。苏高礼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

  苏高礼先生是从新中国初期培养起来的一代艺术家,他的艺术探寻和艺术教育的道路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和大学的学习,到远赴前苏联列宾美术学院留学;从下乡下厂的艺术实践、体验生活,到走遍大江南北的写生创作,苏高礼先生始终坚定着自己的艺术理想,他的艺术视野始终没有离开养育他的土地,没有离开最为质朴的劳动人民和他们的生活。

苏高礼先生是一位非常细致而性情的艺术家。在展览筹划过程中,当先生如数家珍地将一件件保存有序的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无人不为之惊讶和感动。特别是先生考取中央美院附中之前画的一些素描、速写,依然保存至今,且对于自己作品中的一些中学同学、外国友人和普通农民的名字都记得很清晰。眼前的画作如同一部鲜活的历史,记录了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苏高礼先生始终坚守艺术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几十年来,他感悟自然,感受生活,大量的油画写生作品即是他艺术才情的最好映照。中外艺术史的发展早已向世人证明了写生作品的独立与独特的审美价值。无论是我国清代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还是法国柯罗提出的“面向自然、对景写生”,都说明写生已成为一种创作方式。而艺术家的这种选择,不仅昭示了绘画的基本精神,更是艺术家对外部世界的不断认识,感受现实和表现现实的时代追求。写生是艺术家人生与精神世界的写照,表现自然生命就是展现自我的生命体验。

  苏高礼先生的“写生”,作为一种创作方式和艺术风格的形成,与他所经历的特殊时代有关,列宾美术学院梅尔尼科夫工作室的学习也产生了颇为重要的影响。写生的前提是直接面对物象的描绘,但画家作为创作主体的取向和探索,则是支配物象最终成为画作的关键。从苏先生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在面对物象时从容取舍、张弛有度,熟练运用色彩的层次和节奏,营造出画面的空间意境。他强调对“光”的感受和传达,画面明快响亮。惯常用浓重线条对物象轮廓勾勒的手法,自信有力并无造作之感。他的作品既有朴素的主题,又容纳着高贵的思想性。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些作品,正是中国农村焕发勃勃生机、变化发展的历史写照。看苏先生的作品,更多感受到的是他“真感情”的投入,是真正面对自然、走入生活,与对象心灵呼应、表达人文关怀的真诚流露。苏先生这种始终如一的真诚,正是他艺术魅力和人格精神的显现,更是他始终保持的“高贵的朴素”——劳动人民之子的本色。

  2008年初夏,苏高礼先生向中央美院提出了捐赠作品的意愿,此后几经筹划商议,学院选择并接受了他的109件艺术精品。这些精品呈现的是一位朴素的艺术家从意气风发的学生时代到老有所为的当下创作,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生活特征,丰富了学院的收藏序列,同时也是艺术家个案研究的珍贵档案。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艺术、美术馆、画家、收藏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从历史记忆中开发新的视觉方式 下一篇“双年展”:能让人多看几眼的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本网概况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华夏国研顾问中心-政策网 www.chinapolicy.net 京ICP备19034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