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百年辛亥,民族复兴----张华夏主题书法展”前言
图片介绍
    以“弘扬辛亥精神,振兴中华民族”为主题的“百年辛亥,民族复兴----张华夏主题书法展”,于20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日在全国政协开展。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刘海藩,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题词。本次展览展出了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张华夏先生创作的160多幅主题书法作品,全部以辛亥革命为题材。包括辛亥革命大事件,辛亥革命核心词,辛亥革命人物姓名书法,辛亥革命人物诗词、对联,辛亥革命著作精彩语录,辛亥百年主题词、形象词、关键词,中共领导核心评价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地位、意义、价值,辛亥革命与民族复兴等十五个篇章。

   这些作品以书法艺术形式,全面、系统,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和辛亥革命精神的现实意义。作品形式多样、风格多变,分四尺、六尺,横幅、条幅、对开、斗方、长卷多种格式。形式服务于内容,内容丰富,其中辛亥人物姓名书法,选择了孙文,黄兴,章太炎,秋瑾,宋教仁,廖仲凯、黎元洪、蒋翊武等二十位辛亥革命名人,结合各人业绩,分别创作成富有历史感的个性化姓名作品。名如其人,字含其事。辛亥革命著作书法,以不同的表现手法书写了《革命军》、《警世钟》、《与妻书》等名作,或字句铿锵或慷凯激昂。辛亥人物诗词、对联,选择了孙中山、黄兴、蔡锷、秋瑾、袁世凯、汪精卫、阎锡山,或鲜为人知或传诵经典的作品。六尺长卷“百年辛亥,振兴中华”综述了辛亥革命的发生、发展、成败,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全幅一万多字,卷长十五米,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墨韵酣畅,凝重恢宏,气势磅礴,堪称绝品。

   张华夏是一位思维睿智、思想成熟,站在思想、政论前沿的书法艺术家。主题书法创作,是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张华夏针对书法界浮华不实的风气,提出、倡导并积极实践的一个书法创作理念。主题书法,取材于重大理论问题、重大社会事件或重要节日、重要民俗文化,围绕一个中心思想组织创作内容,完成创作作品。结合现实,以书法形式提炼时代主流价值观,讴歌社会高尚审美意识。

   2009年,张华夏提出了“主题书法”这个创作概念并圆满举办以“爱国、民族、和谐、正气”为主题的首届“主题书法”展后,三年来气势磅礴地成功推出了取材于传统民俗的“十二生肖”、“宇宙四尊”、“中华四仪”、“中国龙文化” 、“中国牛文化”、“中国虎文化”“中国兔文化”主题书法,和以国家大正方略为创作题材的“和谐文化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关键词”、“十七届三中全会关键词”、“改革开放30年重大政策关键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中国建国60年” 、“廉政文化”、“上海世博会”、“西部大开发”、“中国行政区划”主题书法,以重大节日为题材的 “元宵文化”、“清明文化”、“端午文化”、“七夕文化”、“中秋文化”、“重阳文化”、“元旦文化”、“春节文化”“生肖文化”主题书法,和“国际妇女节“、“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母亲节”、“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教师节”、“记者节”、“感恩节”主题书法作品,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的主题书法理念,充实了“主题书法”这个崭新的创作内涵。

   这批主题书法作品,首先由国家权威网站新华网、人民网集中发布。随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政协报》等国家级权威媒体都选刊了代表作,好评如潮、反响强烈。文化界、艺术界、教育界、政界领导和权威纷纷撰稿评论,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海外版》辟专版做了系统、全面介绍。评论界盛赞,“主题书法”解决了书法创作的主题思想和书法的创作内容问题,是用哲学思想创作,是书法创作的有效变革和积极创新。“主题书法”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艺术流派。

   这次以“弘扬辛亥精神,振兴中华民族”为主题的“百年辛亥,民族复兴----张华夏主题书法展”。以书法艺术形式表现历史事件,讴歌时代精神,是艺术服务于波澜壮阔的时代精神的一次重要实践,也体现了主题书法创作的艺术承载力和广阔的创作前景。

   本次“百年辛亥,民族复兴----张华夏主题书法展”将于10月12日结束。

                                                                          2011年10月10日

 

 

相关信息

浏览人次: 1084
发 布 者: admin
发布日期: 2011-11-17 10:11:04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图片

热门图片

推荐图片

相关图片

本网概况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华夏国研顾问中心-政策网 www.chinapolicy.net 京ICP备19034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