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人大自招:要“根红苗正”还是“捍卫公平”
2011-11-01 16:47:39 来源: 作者: 【 】 浏览:1238次 评论:0

近日,继北大、清华公布自主招生新政后,中国人民大学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该校的自主招生政策。其中“被推荐的考生原则上要求平时成绩排名为所在中学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规定引争议。(《广州日报》)

提起教育,教育公平问题从来都是热点。教育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从小时候我们第一次踏入校园的那刻起,我们就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教育公平则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长远的发展机会。不仅如此,只有公平的教育才能造就公平的社会。所以,长久以来,教育公平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争论不休。对于城乡教育差异、阶层教育差异以及教育资源配置差异所引起的教育公平缺失一直是话题争论的焦点。

人民大学此次自主招生政策中对于“三代内无大学生”的要求之所以引起争议,乃是因为唤起了我们对于提倡“根红苗正”、讲出身年代的记忆,有一种“历史在倒退”的慌乱。然而,细究之下就会发现,人民大学对于“三代内无大学生”的要求与讲出身年代的所谓“根红苗正”有着本质的区别。

质疑这一政策的人认为,在招生这个问题上,只有以考生的成绩为衡量标准才是唯一的公平,扯上祖宗三代、家庭出身是破坏公平。那么,试问教育资源投入的地区差异以及经济文化、家庭环境等造成的阶层教育差异,仅靠高考成绩来衡量考生就“公平”了吗?谁都知道,从经济落后的偏远地区,从那些家中世代务农的家庭里走出一名大学生有多么艰难。对那些农村的孩子来说,家庭三代能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已经很不易了。对于他们而言,经济、教育资源以及家庭环境都处于明显的劣势,他们需要克服的困难、付出的努力都比其他学生要多好多。

在教育公平这个问题上,目前还没有一条能够完全解决问题的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解决办法。当前,完全的消除教育不公是不可能达到的,而且追求绝对的公平也是不切实际的。也许在不公平之中努力寻找公平、捍卫公平是当前解决此类问题唯一的出路。人民大学的这一政策正是为了在不公平之中寻求教育公平。有人说农村的孩子因为家庭环境相对较差更容易成才,何必对他们实行招生优惠政策?这无异于说身无分文的人更有成为富翁的潜质。在某种意义上,仅仅以“高考成绩”来衡量考生本身就“不公平”。为那些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提供招生政策上的“优惠”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

虽然出发点是好的,我们对这项政策的担心仍然存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否能够真正公平、公正?是否会成为某些人“变相加分”的方便法门?是否又创造了一个“中国式加分”的新标签?这些问题诚然值得我们思考和警戒。但是,在捍卫“教育公平”这一问题上,人民大学的确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里面除了对公平的执着守护还需要勇气。无论怎样,在向“教育公平”目标迈进的漫漫长路上,这样的开始都是值得我们鼓掌的。(魏维)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自主招生、教育公平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人大解读自主招生规定 给最贫困学.. 下一篇221所中学获清华首批“领军计划”..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本网概况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华夏国研顾问中心-政策网 www.chinapolicy.net 京ICP备19034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