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国文化产业陷入"代工"危机
2011-11-01 16:33:03 来源: 作者: 【 】 浏览:1031次 评论:0

    有学者指出:文化代工现象的“入侵”,显现出的正是文化创意产业在繁荣表面之下的危机。这种危机,一方面体现在对本土消费者口味的影响上——文化代工与制造领域的另一大区别是,文化代工产品并不销往海外,而是直接在本土寻找市场,长此以往很可能影响一代人的文化选择,导致本土文化失去属于自己的土壤;另一方面,只有创意才是文化产业的灵魂,才具有向外辐射的能量,若没有创意只有产品,很难在世界文化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

    文化创意产业也有“来料加工”?日前在同济大学举行的“上海文化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研讨会上,这个话题成为与会人士共同关注的焦点。不少专家学者指出,不能让苹果模式在文化产业重演,在文化产业领域,光有“中国制造”是远远不够的。

    从传统行业到新兴领域,“代工模式”正取代创意,在文化产业日渐弥漫——许多业内人士对此都有同感。不过,和制造业不同,文化领域的“来料加工”并不那么显而易见,因为文化产业既包括有形的剧场、影院等场所,也包括无形的电视、报刊、书籍、网络等内容;而文化代工,更多地出现在内容方面。尽管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说,这种代工和苹果模式并没有区别,因为都没有自己的创意。

    就拿出版界来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张宏就表示,外语出版是都市文化空间的一个构件,然而在当下的上海,却存在明显的“两多一少”:教辅类外语书籍多,引进的翻译作品多,真正原创的用外语写作和介绍中国文化的书籍少——换句话说,将外国书籍汉化后出版,成为当前外语出版的主力军,实际上,这就是在为外国文化做代工。

    同样被“代工模式”占领的还有网络。同济大学文化产业系教授张生注意到一个现象:随着网络的日益发达,老百姓的文化需求正向着网络不断拓展;而近年来,无论是微博还是社交网络,在国内风生水起的网络模式,几乎都是国外推特(twitter)和脸谱(facebook)网等现成模式的汉化版。事实上,这种本地化的复制在文化领域已经不是新鲜事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如今在电视界普遍可见的照抄之风——有业内人士做过统计,近年来观众看到的各个电视频道里难以尽数的综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地震遗址该不该收费 下一篇八成网民支持对上星电视节目加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本网概况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华夏国研顾问中心-政策网 www.chinapolicy.net 京ICP备19034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