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国家级贫困县诞生保险村
2011-12-26 08:31:28 来源: 作者: 【 】 浏览:818次 评论:0

    今天,记者在国家级贫困县河北保定唐县发现一个奇特的村庄——西足里村。它没有支柱产业,农户也不富足,人均年收入仅5000余元,可是460户农户家家都至少有一张保单,2080名村民每个人都有短期意外险,其中1700多人拥有长期险保单。保费累计达到了150万元,保险入户率达100%。投保较多的家庭,甚至将年纯收入的25%~30%都购买了保险。

  村民孙立柱家年收入约3万元,每年的保费达4000多元。他告诉记者:“不管在家还是在外打工,谁都难免有个磕磕碰碰。要是出了事就得花很多钱,如果花一两百元买个保险,就能救急。”

  这种想法几乎成了村民们的共识。除了短期险,他们还购买长期分红型保险,“能积攒就积攒”。“给下一代减轻负担”的想法也极其普遍。曹俊乔家年纯收入2万元左右,却给家中7口人都买了保险,保费五六千元,高达收入的25%~30%。村民吴同乐是五保户,家境十分贫困,这个56岁的单身汉患有高血压、癫痫,三亩地年收入仅3000多元,他同样购买了保险。对他们来说,村中并不鲜见的突发事故、重大疾病,给乡邻带来的困境曾经让他们顾虑重重。而其中投保的家庭就能脱离困境,更让他们感觉投了保“心里就有了底”。在西足里村,理赔额度在万元以上的现场会召开过7次,每次都在村民中引起极大震动。

  村民们强烈的保险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驻村保险服务员是“保险村”诞生的促进者。西足里村土生土长的村民王彩平是当地唯一的驻村保险服务员,47岁的她是中国人寿一名最基层的员工。对她的强烈信任,是村民放心投保的原因之一。村里的每一张保单都出自她的手。几年来,村里理赔案件达50起,理赔金额高达25万元。

  “驻村服务员的巨大作用是一种无形的促动。”中国人寿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余贤群分析,“与人们传统印象中一些保险营销员爱忽悠不同,在农村,村民们天天在一起,彼此知根知底。驻村服务员也是村民,根本不可能忽悠、欺骗其他人。如果不能根据村民需要做工作,别说开展业务,就连在当地生存也不可能。”

  “接手县域经济一年多以来,我的观念受到巨大冲击:农民的保险意识绝不比城市高收入群体差。”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县域保险部总经理郎宽对记者说,一年多以前,她在香港工作,被调往县域保险部之后,从“港姐”变成“村姑”,她发现人们的保险意识并不因为收入高低而不同。这意味着,收入偏低的农村保险市场同样十分巨大,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稿源:工人日报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贫困县、保险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世界经济徘徊在“二次衰退”边缘 下一篇中华文化“小传统”迎发展最佳机遇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本网概况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华夏国研顾问中心-政策网 www.chinapolicy.net 京ICP备19034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