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全国政协议"创新驱动"问题:营造更具活力的新周期
2015-06-23 15:58:06 来源: 作者: 【 】 浏览:793次 评论:0

2014年6月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如何探索、总结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规律,紧密结合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加强科技与国民经济发展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的衔接?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成和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如何发挥好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人才、技术优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联合机制、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常委和委员们围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为“十三五”营造更具活力的新型发展周期建言献策。

以市场为导向加大重点领域创新开发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将长期存在,培育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引擎成为紧迫课题。众多常委和委员认为,应加大重点领域创新开发投入,高效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

可哪些领域才是重点领域?重点领域应该由政府决定还是由市场决定?

在杨天怡常委看来,科研计划的制定,通常由相关政府部门出台原则、指导思想、优先领域和项目指南,然后,由政府对项目申报、审核、评估、立项、检查、中期评估以及项目鉴定验收直至组织推广应用等进行直接和间接管理,这使得科研和创新严重偏离市场需求。“应坚持面向市场需求、聚焦产业化的原则。市场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适应市场需求是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基础。应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借市场之力促进科技产业化发展。”

李朋德常委也认为,科技计划应针对市场需求,重视顶层设计,明确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的重点和区别,彻底转变分散和难转化的弊端。科技创新要根据国内外科技的新变化及其研究进展,及时对顶层设计做调整,集中力量,加强协同与互动,提升成果的集成化水平,体现绿色化。

徐一天常委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加强对新兴产业扶持,打造稳定增长的新引擎,尤其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新兴产业,对经济向上向好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加速核心元器件、发动机技术、材料科学技术、自主可控信息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有利于突破西方技术封锁;而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社会高度关注领域的科技开发也不容忽视,应在‘十三五’期间对其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开发作出重点部署。”

李毅中常委高度关注创新驱动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他主张:第一抓行业。《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10个重点行业,其他钢铁、石化、有色金属、建材、纺织、轻工等基础行业也不能轻视;第二抓试点。每个行业选择具有不同代表性的重点企业,确定不同试点企业的重点任务,先行先试,取得经验带动整个行业;第三抓环节。数字化研发设计、电子信息技术嵌入产品、制造设备数控化、制造过程智能控制、制造业服务链数字化、网络化都是智能制造的关键点。

以企业为主体健全产学研创新机制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但徐一天常委认为,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没有真正形成,仍然是我国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薄弱环节。

他给出了一组统计数据: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万家,有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的仅占13.7%,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不到1%。“这种状况亟待改善。”徐一天常委建议“十三五”期间国家能在培育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方面多出实招,让企业更多参与科技规划与决策,引导企业更深融入产学研协同创新,培植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

陈绍军常委建议,由企业选取其最为关注的领域作为研发课题,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共同出资进行研究,并形成有效地激励和退出机制。

姜宏委员也认为应打造研发、应用、产业化“三位一体”的具中国特色的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在这方面,沈阳机床集团做了积极的探索。他们有国内机床行业唯一设立在企业的‘高档数控机床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机床行业重大科技专项’,由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全国2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6家国内顶尖院所组建的‘数控机床技术创新联盟’,合资建立的数控系统产业化基地,以及沈阳机床智能化装备培训基地等,从而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与发达国家比,我国的产学研创新机制仍存在体制不顺畅、政策不协调、创新要素相互分割等问题,制约了协同效应的发挥。”杨天怡常委建议,强化国家科技计划、财税政策等的协同创新导向,改革科技计划管理体制,吸收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参与计划设置、项目和成果评审,特别是各类面向产业化的科技计划,可逐步将产学研共同参与作为承担项目的基本条件。同时,应支持各类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的发展。鼓励以企业为发起人,组建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实体,加快探索有利于提升协同创新效率的组织方式、管理模式。

共建创新环境营造创新文化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和政府的既定方针,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文化。

“这是因为创新驱动要靠人,而人要靠制度激励。”刘明康常委认为,要真正激发创新活力,就要把重点放在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全社会创新动力的体制环境上,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着力解决缺乏全球先进的统一标准、缺乏有效且一致的监督、缺乏透明的可预见的法治环境和缺乏创新的文化等问题。

金融对创新创业的支撑作用被很多常委和委员关注。李卫华常委提出应完善政府对银行金融机构的考核、激励机制,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量较大、执行利率较低的银行实行奖励或减税政策。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实现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业者提供多元化融资服务,特别是加大对初创期企业的金融服务,帮助其跨越“死亡谷”。李朋德常委也建议大力发展科技金融,调整和完善资金管理政策,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郑兰荪常委对科技评价体制对科技进步和成果转换的阻碍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当前的科技评价体制导致大家都在发论文而不是做应用研究、服务一线,高水平技术人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致使人员规模日益萎缩,严重影响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建议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的职务成果转化进行更好的制度设计,充分调动一线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

蔡威常委认为,建立创新体系,形成有利于创新的软环境。一是加强法治建设,改变我国目前违法成本较低的现状,二是建设诚信体系,建立个人诚信档案,打击阻碍创新的不诚信行为,三是推进教育改革,改变同质化的教育模式,通过个性化教育激发孩子的创新活力。

“创新已经提出了十几年,但创新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原因就在于我们受到了传统文化不良基因的束缚。应设法改变‘秉承上意不逾轨’的思想,树立‘兼收并蓄求突破’的理念,形成新的有利于创新的文化基因。”张泓铭委员表示。

重视创新科普宣传,从全球视野加强谋划全局,加大力度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促进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双轮驱动”,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常委、委员们对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注和期望已经远非三天的常委会议所能承载,围绕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议政建言,将成为他们全年的履职重点。常委和委员们纷纷表示,他们会通过多种形式,努力提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的意见建议。(责任编辑:李婷)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创新     发展 责任编辑:chinapolicy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全国政协常委会热议“十三五”规.. 下一篇全国政协人资环委调研扶贫:打赢扶..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本网概况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华夏国研顾问中心-政策网 www.chinapolicy.net 京ICP备19034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