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贵州省重拳出击解决国有煤矿地方监管难的问题
2013-05-23 15:17:35 来源: 作者: 【 】 浏览:746次 评论:0

“近期煤矿事故均发生在省属国有煤矿企业,虽然有规定要求对省属国有煤矿企业进行属地监管,但是属地到哪一个层级还不是很清晰,究竟由省里监管还是由所在市监管,还存在不同看法。事实上,我们地方政府对国有煤矿企业的监管力度还不够大,”贵州省六盘水市副市长尹志华在国家安监总局《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以下简称《七条规定》)宣贯专题行活动中表示。

  据统计,今年以来,贵州省共发生了3起煤矿安全事故,仅六盘水市就发生了2起,事发煤矿都是国有企业。频频发生的矿难,除了煤矿自身管理存在问题外,地方政府部门的监管缺失,似乎更是事故发生的症结所在。

  在5月14日召开的贵州省保护煤矿矿工工生命安全特别行动月度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家安监总局总工程师黄毅坦言,目前煤矿安全仍然存在“监管不到位、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煤矿该停产整顿停而不整,对该关闭取缔的没有关死、没有关到位。对存在的非法违法生产行为,打击不力、处罚不力。”

  “地方监管的确存在问题。”尹志华坦言,“首先,对国有企业的属地监管的理解不够清晰。以省属国有煤矿企业为例,由省里监管还是由所在的市监管,存在着不同看法。按照我们对属地管辖的理解,省属国有煤矿企业应该由省里监管。”

  此外,“由于国有煤矿企业技术雄厚,有着很好的安全生产基础,地方政府的监管主要还是侧重于地方煤矿。”尹志华说,“地方政府对国有煤矿的监督力度比较弱,在安全隐患治理上,在督促企业严格依照规定整改安全隐患方面,对其钉牢看死的力度还不够。”

  同时,国有煤矿企业对地方政府的监管也并完全服从。以今年3月12日发生在水城矿业集团马场煤矿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为例。事故发生前,贵州煤矿安监局水城分局、水城县安全监管局对该矿先后进行安全检查,并下达了“立即停止井下13302底板瓦斯抽采巷、13301底板瓦斯抽放巷施工建设”等指令,但该矿拒不执行监察、监管指令,违规继续施工,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为进一步加强政府煤矿安全生产监管职责,3月19日,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主持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议,要求在监管层面进一步明确煤监部门的日常监管责任,清晰界定地方政府的属地监管权限和职责,同时建立包保责任体系,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加强国有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加强国有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十条硬措施,全面落实“双包保、双挂钩”,建立煤矿企业包保和政府监管包保的“双包保”安全职责体系,建立安全生产与国有煤矿领导干部考核任用挂钩和薪酬挂钩的“双挂钩”责任追究制度。

  贵州省副省长王江平表示:“要把日常监管和突击检查结合起来,严格落实明察暗访和举报的制度,各级各部门明察暗访的检查次数不低于20%。”

  “为改变对国有煤矿企业监管相对弱的现状,六盘水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煤矿安全监管执法局,出台了《国有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各级监管机构增设了国有煤矿监管科(股),进一步加强对国有煤矿的执法力度,并出台煤矿矿长安全组织生产建设十项要求。”尹志华说。

  在这份《六盘水市国有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管理暂行办法》文件中,明确规定把对国有煤矿企业的监管纳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提出市级煤矿安全监督部门每年抽查督查国有煤矿企业的次数不少于国有煤矿企业总数的100%,县级煤矿安全监督部门每季度对辖区内国有煤矿企业检查覆盖率达到100%

  《贵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共安顺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平坝县乐平镇大山煤矿“5·10”瓦斯爆炸事故情况报告的通知》则明确表示,对于安全监管不到位、不认真履行职责引发的安全事故,要“票子、帽子、铐子”多项措施一起上,严肃问责,绝不姑息。

  附:2013年贵州省已发生的3起煤矿安全事故

  2013年1月1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金佳煤矿金一采区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该事故共造成13人死亡。

  2013年3月12日,贵主省六盘水市水城矿业集团格目底矿业公司格目底一号矿井(马场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事故造成22人死亡,3人下落不明。该矿为国有控股的建设矿井。

  2013年5月10日19时许,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乐平镇打山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2人死亡,2人受伤。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贵州、重拳出击、解决、国有煤矿、地方监管难 责任编辑:chinapolicy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湖南规定官员个人资产及家属子女.. 下一篇违建将被“冻结” 不能交易过户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本网概况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华夏国研顾问中心-政策网 www.chinapolicy.net 京ICP备19034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