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华语文艺片市场萎缩 中国艺术影院路在何处
2012-07-05 09:13:10 来源: 作者: 【 】 浏览:1157次 评论:0

    日前,据了解,艺术影院百老汇电影中心将在上海开设新馆,规模或将超过被称作“北京电影文化地标”的MOMA万国城百老汇电影中心。无独有偶,今年3月著名导演贾樟柯提出自建艺术院线的计划,得到诸多电影人及影迷的响应。从今年开始,进口大片配额激增至每年34部,明显挤压了华语电影的市场空间,而不具商业卖点的艺术电影、文艺电影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中国内地正在筹建的艺术影院无疑将为电影和观众带来福祉,而由于艺术影院投资回报率低、运营困难、片源不足、人才紧缺等问题,艺术影院目前在中国的发展仍然处于缓慢而艰难的“初级阶段”。
    ■ 现象
    近2000万人口只三处艺术影院
    非盈利机构占两家
    今年3月,贾樟柯在微博上透露要盖100个座位的单厅艺术影院,一句“咱好好为文艺青年服务”引来一片叫好,而这句豪言背后,再次揭示了国内艺术电影的艰难出路:既难以进入商业放映体系,又欠缺专门的艺术影院,形同流离失所的“孤魂”。
    据记者了解,1989年8月天津曾出现过一家由老影院装修升级的“曙光影院”,被当时的中国电影公司指定为全国唯一一家艺术影院,影院放映的《黄土地》 《一个和八个》 等国内外艺术影片深受观众欢迎,曾创下连续五年票房超过一百万元的佳绩。而近年来随着进口大片的登陆和中国电影产业化的步伐,像“曙光”这样的艺术影院渐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咖啡馆、文化沙龙组织的民间小规模非正规放映,对艺术电影观众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时至今日,作为文艺青年汇聚的文化中心,北京市目前提供艺术电影放映的固定机构也仅有三家:MOMA万国城百老汇电影中心(简称百老汇电影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简称电影资料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艺术影院(简称UCCA影院)。其中,只有百老汇电影中心是进行商业运作、列入商业放映体系、从属于电影工业环节的影院。
    尤伦斯艺术中心副馆长崔峤透露,UCCA艺术影院的前身是报告厅,2009年8月才慢慢形成馆内的艺术影院。这家影院与电影资料馆一样,属于非盈利性质的放映平台,主要为配合各自的机构从事电影文化研究、艺术普及推广等公益项目所用。
    艺术影院生存空间小
    旅居柏林多年的崔峤曾撰写过《欧洲独立影院:乌托邦岛屿》等文章(微博),她介绍,柏林人口仅400万,却有超过100家各具特色的艺术影院,“北京人口接近2000万,我觉得至少要有50至300家艺术影院才对,但我们远远低于欧洲国家的平均数量”。
    全国其他城市的艺术影院更是凤毛麟角。今年初,由上海联和电影院线牵头的“长三角地区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开业,共有上海、南京等七大城市10家影院加入。该联盟计划每家影院每周固定一天时间、一个时段放映一场艺术片,今年放映6到10部。不过,去年凭借《碧罗雪山》在百老汇电影中心创下长线放映纪录的导演刘杰表示,这样的放映联盟还属于沙龙性质,没有形成真正的艺术影院体系。刘杰的《马背上的法庭》在法国的艺术院线曾放映达50周,这在中国尚无法想象,“艺术影院是重要的窗口,起码作品拍出来,能让观众看到,但国内现在压根就没有艺术影院生存的空间”。
    邀请国际电影人来中国,通常都要花费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这些导演对中国市场丝毫不了解,他们认为在中国没有自己的受众,所以不想来。我们需要花很多时间来沟通和解释。
    ——UCCA副馆长崔峤
    ■ 困境
   【投资之难】 小众市场还需要培养
    潜在观众群有待挖掘
    谈到国内艺术影院稀缺的原因,有观点将之归咎于艺术影片过于“曲高和寡”,难以吸引普通观众,无法形成稳固的市场。而百老汇电影中心经理吴靖则认为这是一种误解,“我们从来不把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分开看,艺术电影是商业电影的一个分支和小众市场,它从来都是电影工业里的一环”。
吴靖表示,一部质量稍高的艺术电影,在北京上映时通常非常抢手,票很快就能卖完,“同样的艺术影片,在香港上映的情况很难做到像北京这么热门,所以我认为只要有优质的内容,就不愁没有观众”,她透露在百老汇电影中心举行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观众见面会上,有观众告诉姜文自己看了19遍,还能仔细说出该片日本版DVD和国内版的细微区别,“这连姜文自己都说不出来。老实说在做艺术影院之前,我根本没料到北京的观众电影素养原来这么高”。
    6月底落幕的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9天内上海34家影院迎来30多万观众,《凯撒必死》《金城小子》《啄木鸟和雨》等影片一票难求,令许多上海影迷大呼“不过瘾”。对此,中国电影资料馆策划负责人沙丹透露,在北京以外的地区举行艺术影片放映时,像这样的盛况屡见不鲜,“很多经典的中外影片,大多数人都只在网上看过,如果有机会在大银幕上观看,观众都会非常支持”。而崔峤表示,她曾去云南、成都、拉萨做过电影交流,也发现当地有很多喜爱艺术电影的观众,“潜力人群非常巨大”。
    不过,沙丹强调,整体而言中国电影观众的主流需求仍然是商业大片,艺术影片市场仍是小众,目前对于艺术电影的消费还没有达到维持影院营收的的程度。对此,百老汇院线负责人姜伟也曾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百老汇电影中心经营两年以来,一直没有赚钱,“我们早做好了心理预期,最少要用五到十年培养市场和观众”。
    邀请外国影人难度大
    虽然百老汇电影中心已准备在上海开设新馆,开始了扩张步伐,也有商业地产投资方对类似项目表示关注,但现阶段国内艺术影院投资的商业回报周期较长仍是不争的事实。在崔峤看来,这正是艺术影院迟迟不成气候的一大原因:“整个UCCA中心每年要搭上几千万的经费,纯粹是非盈利机构,成立这样的艺术机构,需要有足够的胸怀和气魄,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尤伦斯艺术中心得到的赞助百分之百来自国外,本土企业对艺术项目的赞助太少了,以后能不能有改变,还不知道”。
    “我们遇到的,还包括制度是否公开化、政策有没有相关支持等问题”,崔峤透露,尤伦斯艺术中心邀请像获得金棕榈奖的泰国导演阿彼察邦(《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等国际电影人来中国,通常都要花费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也包括正在沟通的奥地利电影大师迈克尔•哈内克。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这些导演的电影从来没有在中国公映过,对中国市场丝毫不了解,“他们认为在中国没有自己的受众,所以不想来,类似的问题,我们需要花很多时间来沟通和解释”。
    贾樟柯自建艺术影院的行为,得到了很多圈内同行的支持,他表示第一家影院最快将在明年落成,目前各项工作正在落实,其他细节他不想再说太多。与贾樟柯非常熟识的吴靖则对此表示担忧,她表示百老汇电影中心背靠安乐影业,享有公司发行体系和影院系统各种资源的支撑,所以能维持运营,但如果贾樟柯只身一人单打独斗经营艺术影院,恐怕会面临更大的困难。
    【人才之难】 专业水平成决定因素
    艺术影院比一般商业影院对人才的要求更高,策划人员的水平决定了观众将在影院欣赏到何种水准的影片、沙龙、讲座。据记者了解,百老汇电影中心所有员工加起来不到20人,经理吴靖一人要兼顾管理、合作、活动策划等工作。而整个尤伦斯艺术中心核心团队共6人,每年要做的项目多达500个,其中艺术影院的活动70%-80%都是工作人员策划的项目,从纽约学习电影回来的谢萌独自一人负责艺术影院的工作,还要兼顾馆内其他文化项目,人手同样十分紧张。
    对此崔峤无奈表示,在中国能做好艺术影院相关工作的人才实在太少,“我觉得艺术影院和普通影院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人才的不同。这个行当需要专业度高、视野开阔、有独立的价值判断的人。可惜在国内我认为理想的人才不会超过十个。我们团队的员工肯定是这个领域里最好的,如果没有成功培养起一支团队,其他的都是后话”。
    谈到艺术影院人才的培养,崔峤格外强调勇气和胆识,“因为我们的项目要的是探索性,经常需要走在观众前面”,几年前崔峤曾成功运作过维姆•文德斯、阿巴斯两位大师的中国之行,有人曾提醒她,两位大师恐怕曲高和寡,如果到时候没有观众,就下不来台了,“但我不担心这一点,我认为有价值就够了”。
    【片源之难】 影片数量难达观众需求
    国产佳片呈个位数
    贾樟柯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艺术影院经营的最大困难来自片源,因为进行商业运作的艺术影院,仍然只能放映通过审查的影片,而进口文艺片的数量过少,仅凭国产文艺片不足以满足艺术影院的放映需求。导演刘杰对此深有同感,他透露法国艺术影院每年平均要上映150部左右的影片,其中只有20至30部来自法国本土,剩下的则从全世界其他国家引进,“在中国,每年国产优秀艺术影片的数量都是个位数,又不能自由地引进国外的优秀影片,电影产品不足,哪来的观众?所以不可能形成市场”。
片源的困境在市场化运作、放映空间较大的百老汇电影中心体现得更为明显。吴靖告诉记者,每个月都有一些新导演会拿着自己的作品找上门来寻找放映机会,像《碧罗雪山》《归途列车》 这样的“优秀选手”,能得到长线放映的充分支持,但多数影片的质量却不尽如人意,“我每年要选择12部国产独立电影,最终至多只能选出6部令人满意”,她透露最近令自己“眼前一亮”的作品是刚刚在香港国际电影节拿下大奖的小成本电影《杨梅洲》,她打算把导演陈卓推荐给安乐的老板江志强,“像这种质量的独立电影平时很难得一见”。
    艺术片不够商业片补
    尽管相关管理部门对百老汇电影中心很支持,但由于进口片配额没有放开,吴靖的大量精力都花在沟通影片放映许可、拿“龙标”等事情上。而由于没有足够的优秀进口艺术片,百老汇电影中心有时只能用影展的形式来弥补片源,此外还要选择相当一部分商业影片进行补充,《饥饿游戏》 《画皮2》 《勇敢传说》等商业片近期都在百老汇电影中心的排映片目中。
    坐拥近三万部馆藏影片的电影资料馆,也同样绕不开片源问题,“众口难调,观众经常在网上提出自己想看什么样的影片,我们虽然每年有专职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影片,但仍然无法满足观众全部的需求。另外,有一些经典电影由于年代久远片基老化,或者没有字幕,因而不适合播放,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做修复、转制等等,目前我们每个月都要制作一些优秀影片的中文字幕放映版本”,电影资料馆策划人员沙丹告诉记者。
    版权没有“市场价”
    除了“准入”问题之外,艺术影片片源之难,还牵涉到手续、版权、价格等其他问题。尤伦斯艺术中心艺术影院负责人谢萌告诉记者,在欧洲,专业的艺术片发行公司会制定大概的版权价值标准,而在国内几乎没有所谓的“市场价”。去年,谢萌参与筹办“张爱玲编剧影片”展映活动,相关影片的版权方香港电茂影业公司开出了大约每部影片1000美元的价格,为了控制成本,双方进行了多次沟通协调,“直到我们放映了修复版《孔夫子》,建立了比较好的合作关系之后,才开始推动张爱玲影展的事,整个过程花了两年”。
    此外谢萌透露,盗版问题也是很多国外版权方的疑虑,例如不久前举办的郭小橹电影展映,由于其中部分影片还没有卖出亚洲发行权,欧洲的版权方很担心影片在中国被盗版。“另外像去年泰国导演阿彼察邦的展映,牵涉到很多部短片,每一部都有不同的发行方,需要一个一个谈下来,过程非常麻烦,但为了能把这些导演和作品介绍到普通观众当中去,我们还是会努力去做”。
    ■ 经典艺术影院
    台北光点电影院 由导演侯孝贤经营,只有88个座位,每日从中午12点到晚上12点放映六场,内有书店、展览馆、艺文厅、咖啡馆等设施。
柏林“军火库”艺术影院位于德国电影博物馆地下,是德国的第一家艺术影院,拥有4226名会员,半年会员费为100欧元。
    伦敦BFI中心 由英国电影学会(BFI)管理运营,内部设有多厅艺术影院,每晚放映经典影片及在各大影展上亮相的最新艺术电影。BFI中心还有面向公众开放的媒体资料室,专营的电影书店。此外,在BFI中心附近还建有英国最大银幕的单厅影院BFI IMAX。
法国艺术影院法国政府曾于1991年10月颁布“艺术与实验影院”法令,组建“艺术影片推荐评审会”来推荐艺术电影片目,获得“艺术与实验影院”定级的机构还要承担电影艺术探索、培养青少年观众审美趣味等义务。法国每年还拨出约1200万欧元来补贴艺术影院,所以巴黎市区内90多家影院中有41家艺术影院,其中最大的艺术院线MK2拥有58家影院,共计9500个座位。

    稿源:腾讯娱乐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华语文艺片、市场萎缩、中国、艺术影院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重拍经典披怀旧外衣挣票房 下一篇中国纪录片:商业梦想呼唤市场法则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本网概况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华夏国研顾问中心-政策网 www.chinapolicy.net 京ICP备19034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