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国数字影视制作面临困惑:人才缺口 融资瓶颈
2012-07-23 17:05:00 来源: 作者: 【 】 浏览:1025次 评论:0

    2012年5月18日,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授牌,“北京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名列榜首。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是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基地由科技部、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共同认定。

    海淀区作为示范基地的核心,先行先试,积极开展文化和科技融合研究,拟订相关扶持政策,搭建良好的产业发展平台和环境。7月18日,由海淀区委宣传部主办的“数字影视制作的发展前景探讨”沙龙在中关村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举行。水晶石、每日视界、视点特艺、时代今典、火星时代等影视制作龙头企业共聚一堂。与会嘉宾各抒己见,对数字影视制作方面的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人才 数字化影视人才面临巨大缺口

    统计显示,数字影视制作行业急需从业人员超过150万人。

    北京每日视界先锋数码图像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立表示:“我们公司有2600人,但核心团队只有20人左右。他们普遍学历不够、年龄较大,而且面临在北京买车、买房、孩子上学等限制。这些看似很小的细节,正在成为影响他们发展的主要羁绊。”

    北京今典影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学华表示,人才带动品牌,品牌发展又吸引人才。海淀汇聚了很多高端人才,如何留住这些人才就涉及很实际的政策落实问题。

    视点特艺(北京)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严认为,既懂技术又懂艺术的复合型人才是企业急需的,但这种人才凤毛麟角。火星时代实训基地影视动画系主任李晓栋也坦言,这种人才是他们今后要重点培养的对象。

    基地 影视基地不能只是一个概念

    目前,海淀围绕文化产业正在建设三大功能区,一个是北太平庄地区;第二个则是三山五园地区,比如“数字圆明园”的建设;第三个就是四季青地区,将聚集一批文化馆群。

    孙立认为,对于企业来说,练好内功是最重要的,没有必要非弄出一片地,把所有的企业聚到一起,就成为“影视基地”。

    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主任俞剑红称,文化产业园不光是一个概念,而要做实、做透。海淀需要调研区域里有多少品牌骨干企业,还要吸引国外好的企业,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好的集聚。

    资金 影视产业亟待突破投融资瓶颈

    “文化企业作为一个经营者,第一件事情是解决轻资产。” 北京水晶石影视动画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明一语道出资金对文化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孙立则指出,影视制作企业是轻资产,没有房产等做抵押,要想靠知识产权抵押获得贷款太难了。

    吴严介绍,影视制作企业可以通过项目进行融资。目前他们正在与民生银行协商项目融资,希望政府能够有相应的政策进行扶持。

    海淀区委宣传部文化组组长田友贵称,目前,海淀正在积极探讨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对接。“我们向银行推荐好的项目,企业可以更容易获得贷款。另外,海淀还有1亿元的文化基金,其中就涉及到通过贷款贴息的方式,帮助文化企业解决融资难困境。”

    借鉴 把国外先进的东西引进来

    吴严表示,中国的影视后期制作近年来受到韩国企业的很大冲击。“价格低是韩国企业的一大优势。这背后是政府的支持。韩国企业在海外每拿到超过一定资金数额的项目,政府会有相应比例的资金支持。”此外,韩国在10年前就输送大批人才去好莱坞学习。这些人如今已成为韩国影视制作的中坚力量。

    陈明认为,迪斯尼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在于它背后人才、进入等体制的优秀。“我们可以学习迪斯尼的机制,把金融机构、教育公司、游戏公司、动画公司、演出公司等都集聚起来,做成一个大企业。”

    政府规划

    海淀义不容辞成为首善之区

    现在不仅是海淀,从全世界角度来看,文化和科技融合肯定是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北京要打造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和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之都,海淀理所当然必须成为首善之区。

    ——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名杰

    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性机遇

    建设世界城市是北京今后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但在建设世界城市指标中,文化这一块还发挥得不充分。海淀未来几年应该依托科技教育优势,尽快在文化上出现质变。海淀拥有“三山五园”的宝贵资源,很多高端文化产业都可以往里面集聚。其次,科技发展造就了很多上市企业,现在中关村上市企业250多家,排着队上市的还有80多家,希望海淀能够出现上百家的文化类上市公司。

    建立“三有四聚”的良好机制

    海淀文化的发展核心是机制问题,必须做到“三有四聚”。“三有”即心中有规划、手里有空间、发展有政策。“四聚”即聚集、聚合、聚焦与聚变。聚集就是先把相似的要素聚集在一块儿;聚合是政府和企业、企业和学术、企业和协会之间的化学反应;聚焦就是聚焦一个主题,比如举办不同主题的沙龙;聚变则是指在聚集、聚合前提下出现了“核聚变”,实现腾飞。

    企业声音

    每日视界 孙立: 文化与科技融合重在创意

    科技和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创意非常重要。科技对文化创意产业来说还是一个辅助手段,最终呈现的应当是文化本身。

    水晶石 陈明: 中国文化产业需要协同机制

    单一业务形态的公司难以产生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协同机制需要不同企业收购、兼并、重组、交叉持股。

    时代今典 舒昊:让电影回归大众文娱生活

    影视制作要探讨互动式、体验式、综合休闲的方式。文化与科技融合,就是让电影回归到大众文化娱乐生活,回归到老百姓身边去。

    视点特艺 吴严:中小成本制作带来新契机

    数字化的产生使拍摄电影成本降低,《失恋33天》等小成本电影的成功刺激了更多年轻导演去拍摄中小成本电影。

    火星时代 李晓栋:技术和艺术需要完美结合

    影视制作行业的发展越来越专业,技术和艺术要完美结合,对人才的要求则要高、精、尖。

    专家建言

    俞剑红:应建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协同创新是一个很好的机制。前一段时间的巨幕研发,成本很低,放映效果也不错,而这个研发清华和科研、企业都参与了。这种机制可以多尝试一下。

    海淀有很多科研公司、机构,一定要把跨界的、跨行业的企业集聚到一块,而文化与科技结合又是重点。这一块进行协同创新,有利于技术发展创新,有利于企业找到核心竞争力。这需要政府引导,把重点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加入进来,文化创新、科技创新,从机制上把文化企业集聚到一起,发挥协同作用。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影视、产业、文化创意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中国电影业遭遇“成长的烦恼” .. 下一篇古装片春天已去 大导演纷纷回归..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本网概况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华夏国研顾问中心-政策网 www.chinapolicy.net 京ICP备19034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