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话剧闯市场能否另辟蹊径
2012-08-01 16:48:14 来源: 作者: 【 】 浏览:986次 评论:0

《古怪的一对》演员全是老外

    经过在北京一个多月的排练,7月25日、26日,由河北省话剧院推出的话剧《古怪的一对》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话剧本身的戏剧力量赢得了观众的心,不只是抱着试试看的观众满意而归,连河北省话剧院都未能预料演出如此成功。这是河北省话剧院在京探索走市场道路的第三部作品,在他们“寻找走市场信心”的同时,也从他们的视角中对北京乃至全国的话剧市场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原创难,另辟蹊径 

    作为美国戏剧艺术精华荟萃之区的百老汇不只出品音乐剧,也大量上演话剧,尼尔·西蒙作品作为白老汇编剧中的佼佼者,迄今为止已编撰过50部以上的话剧和大量的影视作品,深受美国观众欢迎,并先后斩获美国普利策戏剧奖、托尼奖、艾美奖等多种奖项。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古怪的一对》被美国、英国、委内瑞拉、日本的剧团不断复排,经久不衰,河北省话剧院此次力邀人艺著名老艺术家顾威担纲导演、人艺创作室研究员吴朱红做翻译,召集了在华知名的外籍演员,用中文完成全剧的表演,新颖大胆。 

    开演之前,很多业内人士对这样一部全部请外国演员演外国戏的作品持观望态度。记者了解到,河北省话剧院并不是一开始就“打定主意”做这么一场戏。“其实,这是我们和顾威导演第二次合作,原本想排一部原创话剧《琉璃厂》,因北京的琉璃厂起初都是河北人,这是把北京和河北联系在一起的好题材,可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编剧来创作剧本。”河北省话剧院院长黄平安说。 

    既然原创难,那就另辟蹊径。几经周折,河北省话剧院选定了著名戏剧翻译家吴朱红翻译的尼尔·西蒙名剧《古怪的一对》。有了剧本后,河北省话剧院本想请加拿大演员大山演出,以其明星效应带动市场,但最终未能成功,于是,他们在今年4月至6月,到处联系,最终请来了8位外国演员,其中也考虑到市场的因素。“全部用外国人以中文演绎一部外国戏,据我所知好像还是首次,第一只螃蟹并不容易吃,失误、遗憾在所难免,但能为未来铺一小段路,是我们这个忙碌的夏天的由衷的愿望。”顾威说。虽然演出前,他对这样一个演员阵容并不是信心十足,但他认为这是河北省话剧院的一次开创之举。“河北省话剧院决定在北京操作一台大戏,并登上国家大剧院演出,全部选用外籍演员,这是异乎寻常的大胆创新。” 

    话剧需要能“泡”在里面的剧作家 

    河北省话剧院近两年在主旋律话剧的创演之外,积极探索走市场的道路,先后在北京推出了《寻找李大钊》和《下次开船港》,从大冷天去庙会发宣传单,到知道哪个剧场演什么剧最受欢迎,用河北省话剧院李体华的话说是“想找一点走市场的信心”。话剧在走市场的最初过程中,会以娱乐性的作品去探寻发展之路,但这次他们排演的剧本既是一部让人捧腹大笑的作品,又恰恰是一部具有“内在戏剧力量”的作品,这也是该剧翻译吴朱红一向被认为“眼光毒”的地方,由此可见剧本对于一个话剧的重要性。 

    但从《琉璃厂》设想未能成功到选择《古怪的一对》也可看出,话剧院团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原创佳作太少。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室主任喻荣军曾在微博上写下这段话,大呼剧本原创力的薄弱——“中心艺委会讨论剧本,12个剧本中,竟然只有一个是原创!想想英国皇家宫廷剧院每年能收到3000多个原创剧本,我们的原创力竟是如此薄弱!”吴朱红也表示,她最近频繁地去英国,发现在英国写剧本的人特别多,有些并没有物质上的保证,而是依循着一种写作的传统,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泡”在写作中。 

    而在中国,剧作家的队伍正在老化与流失。“话剧《天下第一楼》的作者何冀平,她的15个大学同学里,现在搞戏剧创作的只有她一个人了。”顾威说,而仍在“坚守”话剧创作的有不少时候是凑上几个人,宾馆一住,几天工夫就弄一个本子。“很多写戏剧的人没有生活,大多数是闷在屋子里憋出来的。这怎么能出经典呢?” 

    好剧本才能赢得观众的心 

    没有好的原创剧本,请明星大腕来助阵,成了话剧走市场最好用的“强心剂”,但很多话剧艺术家对此持否定意见,“剧本剧本,一剧之本。事实上应该是戏比天大,而不应该是腕儿比天大,任何演员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不是全才。实际上,早在1938年,焦菊隐先生在法国读书时的博士论文《中国之戏剧》的第9章,就以整章的篇幅批判了明星制。他说,观众从欣赏一个演员的艺术堕落为欣赏演员个人,这是艺术的堕落,是对艺术的极大戕害。”顾威说。 

    相比起其他手段,引进国外佳作似乎更能得到认可,话剧研究专家刘平曾分析“各艺术院团之所以上演国外剧作家的作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戏的剧本写得好——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有思想深度。” 

    从《安妮日记》到《纪念碑》,吴朱红这10年来一直致力于翻译和引进国外经典佳作,《古怪的一对》是她引进的第10个剧本,但这十年中的10个剧本是她从几百个剧本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她挑选剧本的标准是必须有内在的戏剧力量并且人物形象鲜明。吴朱红表示:“在国内的话剧舞台上,好剧本缺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作为一个戏剧工作者,很希望能更多地介绍一些新戏给观众。尽可能把国外的新剧本介绍过来,让观众了解同一时刻世界戏剧发展到何种状态,这是我最大的愿望与原动力。” 

    但国内有戏剧眼光和舞台感的戏剧翻译比剧作家还少,顾威说,他所信任的翻译只有吴朱红一个。而吴朱红认为在引进国外剧本的同时,还是要注重原创剧本的创作,多发掘年轻的编剧力量。“我自己的戏剧工作室,正准备创排一个年轻编剧的作品,我们在选择编剧时,首先要看是否有合作的默契、有共同的审美标准,戏剧工作者之间的信任和默契很重要。”吴朱红说。像顾威、吴朱红这些“人艺人”在做戏剧时都坚持着一个从未改变的原则:从戏剧的本身出发。“遵循着戏剧规律不断出新,不管是原创还是引进,只要是好的剧本,一定能赢得观众的心。”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话剧、音乐剧 责任编辑:chinapolicy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广电总局斥合拍片挤压市场 下一篇中国电影业遭遇“成长的烦恼” ..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本网概况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华夏国研顾问中心-政策网 www.chinapolicy.net 京ICP备19034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