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凯旋抵沪
2023-09-28 14:46:31 来源: 作者: 【 】 浏览:877次 评论:0

    27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考察队于7月12日从上海出发,历时78天,总航程1.5万余海里,顺利完成各项预定任务,在自主装备研发、新型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在环境关键要素长期观监测方面,考察队共完成49个站位的海洋综合调查,布放潜标5套,开展气象探空142组,完成6个短期冰站和1个长期冰站作业,布放各类抛弃式冰基浮标26套,开展了海面气象、大气成分、气溶胶、海漂垃圾、重力、海水表层温盐、剖面海流、海洋生物声学、冰区海冰和船舶应力测试等工作,取得了大量有效数据。

    在洋中脊调查方面,考察队开展了地质地球物理海底定点观测、地球物理海面走航观测等内容,完成海底地震测量、大地电磁测量、地质取样、潜标布放等8项作业。考察队克服洋中脊区域冰情复杂等不利因素,成功完成布放和回收7台海底大地电磁仪、5台海底地震仪的任务,其中海底地震仪回收率100%,刷新高纬密集冰区回收纪录。

    在科学研究方面,考察队完成海冰、环流、黑碳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44项。考察队借助自主研发的相关观测设备,获取了浮冰漂移过程中冻结、融化、挤压破碎或断裂分离的内部信息,精细化揭示海冰热力学和动力学季节性演化特征和内在机理,为海冰模式的优化发展提供观测支持;采用前沿技术,首次开展海冰厚度无人化智能观测;首次开展多波段合成孔径雷达海冰观测,为北极海冰现场考察提供新的观测手段;获取了长时间连续的高分辨率生态环境信息,为北极快速变化下北冰洋生态系统快速响应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在国际合作方面,考察队围绕大气、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的微塑料等立体调查要素,首次在北冰洋考察中开展了中泰合作,为全球微塑料污染的研究和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围绕多波束、海底地震、重力磁力等多种测量方式,进一步深化了中俄加克洋中脊地球物理合作调查,为双方共同开展北冰洋地质构造研究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时间9月5日13时55分,“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抵达北极点,开展了冰基浮标布放、冰芯采集、冰下观测等为主要内容的冰站调查和多参数海洋观测、浮游生物垂直拖网、大气观监测等海洋综合调查。这是我国科考船第一次抵达该区域开展相关调查和科学研究工作,填补了我国北冰洋考察在该区域的数据空白,拓展了我国北冰洋调查范围,为微塑料、黑碳等国际前沿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有助于深入了解该区域海冰和洋流变化过程,进一步验证我国自主建造的破冰船破冰和调查能力,为高纬冰区航行和开展科考作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稿源: 新华社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科学研究   洋中脊调查   新型技术应用 责任编辑:chinapolicy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河南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下一篇云南出台办法鼓励举办新型研发机构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本网概况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华夏国研顾问中心-政策网 www.chinapolicy.net 京ICP备19034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