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教育部主管《中国儒商》全文刊发张华夏文章“共圆中国梦,需要中国服”
2015-01-13 15:30:18 来源: 作者: 【 】 浏览:10561次 评论:0

共圆中国梦   需要中国服

----中国国服之变革与倡导国服之时代使命

国服,国民之衣裳;国服,国人之着装形象。中国素有“礼仪之邦,衣冠上国”之称。《易经》有载:“皇帝尧舜垂衣裳治天下,盖取乾坤。”《左传》注疏:“中国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民间则有“人配衣服马配鞍”之说。

自古,中国服饰就是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在中国历史文明历程中,服饰远远超越了避寒遮羞的实用价值,更是礼仪制度确立的标志与文明时代的标识。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彰显其民族特色与精神面貌的"国服",魏晋风流,士人爱穿宽袍敞襟,以显自由不羁;大唐盛世,开放自信,服饰因之雍容华贵。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朝虽官民有别,但着装均有其典型文化特征与时代特征。

据考证,“从商代开始,大襟右衽、上襦下裳的服装逐渐定型,到周代出现‘深衣’。隋唐公服类和常服类别形成,完整和丰富了中国古代国服体制。隋朝在对原有衣冠礼器调整的同时,又制定的服色与官职高低相配合的规制,产生了重大影响。唐代对"常服"服色与"朝服"款型有了明确制度,赤黄色被确立为皇帝特有服色,武则天当政时,在不同职、级别的官服上绣以不同纹样,文官绣禽、武官绣兽加以区别。

历代建制,首先更换服饰,从形式上区别于前朝,为确立国服地位有立法建制,甚至不惜流血手段。

《史记》载:赵武灵王“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纷纷谏言,认为“衣服习俗,古之礼法”,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是一种罪过。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汉服,以达到去除鲜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汉族的目的。

1645年清军入关后下达剃发易服令,不服从即被处死,清政府在血泊中确立了清服的统治地位。

1911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吸取西服优点,参照日式校服,创制出了独具风格的“中山装”。中山装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五粒纽扣表示行政、司法、考试、立法、监察五权,袖子上三粒纽扣代表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收紧领口,时刻提醒中国人有民族危机感。1929年,国民政府把中山装定为礼服,同年公布《服装条例》又选定旗袍为“国服”。中山装在中国风行近一个世纪,一度被世界公认为中国的“国服”。

国服,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窗口,日本的和服、韩国的朝服、印度的纱朋、越南的奥黛、菲律宾的特尔诺及北欧、东欧各国的国服,在各种重大礼仪上展示着其国家的文化魅力与精神面貌。

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规定外交人员的正装为中山装。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山装似乎显得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观,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外交官们也开始穿起了西服。但是,西服在很多国家眼中并不算正装,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穿西服会被视为过于随便、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2014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身着改良版中山服参加荷兰国王晚宴,被媒体评论为国服新标准。当他与彭丽媛身穿中式礼服出现在古老的阿姆斯特丹王宫时,世界为之眼前一亮,国人为之精神一振。

习主席的这套新款中山装不再是紧闭的翻领,而是略微敞开的立领,四个兜改为三个兜,左胸衣兜露出黑白丝巾。既有传统风格又有现代元素,既有中国气派又具开放精神。彭丽媛则内着青绿色中式长裙,外搭深色刺绣长衫,典雅大气,与习主席的中式礼服贴切呼应,相得益彰。欧洲人习惯于从中国领导人的服装判断“保守或开放”,他们眼中,西服代表“开放”,中山装表示“保守”。中国元首的新款中式礼服传递出这样的文化信息:中式,代表自信;变化,意味着创新。

国服是国家名片,国服,承载着历史、民族、文明、时代符号,国服是大国形象、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有文明、有历史就有国服,旗袍是清、民国服,中山装是民国名片。国服以体现民族文化、历史,直观展示国民自信与形象。中国和平崛起,文化复兴,已势在必然。倡导国服,彰显民族文化精神,适逢其时。

国服是时代印记、文化印记、历史印记。我们看历史剧,「武则天」是唐服,「水浒传」是宋服,「三国」是汉服,「还珠格格」是清服,「郑和」是明服。现在,日本有和服,韩国、朝鲜、法国、意大利都有承载其民族文化的服装,西服是西方文明世界化的体现。百年之后,我们的后人看电视,会分不清我们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是民国人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

新中国立国于半殖半封之历史断裂、文化破损之际,凡六十余年,目前已经济崛起、政治稳固、文化复兴,倡导推出有时代特色、民族襟怀、历史内涵、文化内涵的新国服,势所必须。倡导国服是历史要求、文明要求、文化要求、时代要求,是大国崛起之要求,文明传承之要求,文化复兴之要求。

人靠衣装,马靠鞍装。国人形象,时代面貌从着装体现。国服,是个统称名词,当代中国国服是综合时代特色、历史风貌、文化内涵、民族襟怀、国家符号的"华服"。

倡导国服,是当代有思想、有责任、有担当人士之时代使命,推出国服,当为全民之责任。推出国服,是一项系统工程。推出国服,有助于增强全体国民之历史尊荣感、时代自信感、文明自豪感、人民幸福感、民族复兴感、国家崛起感。

衣食住行,衣排第一。至今国人没有“正装”礼服,是国之遗憾,不仅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不相适应,与世界接轨不相适应,而且与国人的现代生活习惯不相适应,我们热盼、期待、呼唤国服出现。

所幸的是,“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正在国内悄然兴起。今年10月一场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实现中国梦为宗旨的国服文化研讨活动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拉开帷幕,全国人大第十一届副委员长周铁农、全国政协第十届副主席李蒙、总参原副总参谋长张黎上将、总政原副主任刘振起上将、武警部队原司令员吴双战上将及200多位各界专家出席。  

活动由中国少数民族对外交流协会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中国服装协会、广东英格来思服装股份公司联合主办,活动通过国服文化研讨,引导各界围绕中国要不要有自己的国服、为什么要有自己的国服、什么叫国服、按着什么思路和规范去设计国服等问题进行探讨和争鸣。

与会专家指出,中华文明印记系列认证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国服,同国旗、国徽、国歌一样,是国家的一种象征和符号,而拥有十四亿人口的中国建国65周年了,至今却没有自己的国服,不能不说是中华文明印记的一种缺失!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是具有灿烂服饰文化的历史服装强国,如今却没有中华礼服,不能不说是传承中华服饰文化的一种缺憾。

与会代表有十几位省军级以上领导干部,有服装行业、服装企业的领导和知名专家教授,有国服研究学者,有玉雕大师、陶瓷大师、书画名家等文化艺术界精英,专家们分别围绕制定国服的必要性、世界民族服饰多元传承模式背景下弘扬国服文化、研制中华国服是服装企业的神圣使命等方面作了主题发言,从不同侧面阐述了研制国服的必要性。

与会者的最大共识是:共圆中国梦,需要中国服;中国梦是中国服之魂,中国服是中国梦之衣。

与会者提出,研制国服应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但最终决定权在中央。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中央国家有关部门应将国服研究提上重要工作议程,尽早拿出实施方案;中央领导在一些重大民族节日、重要场合应带头穿国服;在外交场合相关人员应择机穿国服;国家公务员参加重大集会、重要庆典时应择时穿制式国服。

本人有幸担任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兼宣传部长,12日新华社、中新社已安排前期报道,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整版宣传。25日,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新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京华时报、新京报、中国教育台、北京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凤凰网等媒体现场报道。

国服是一个国家的“服装名片”,内含着国家的文化理念、政治色彩及浓郁的民族气息。研制具有中国特色、又体现时代风貌的中国国服,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难事,不是一两个部门就能决定的事情,需要全国上下共同关注、共同参与;也不是一两年就能定下来的事情,需要多年的研究和探索,才能完成从研制、定型到立法、推广普及的全过程。

我们都热切期盼,中国人能早日穿着中国的国服,举着自己的国徽,打着自己的国旗,唱着自己的国歌,大步走向世界!

(张华夏: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会长 2014年11月26日 )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chinapolicy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把握好民主党派性质 提高多党合作.. 下一篇深化对外开放 推进伟大复兴——深..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本网概况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华夏国研顾问中心-政策网 www.chinapolicy.net 京ICP备19034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