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李瑞环提大农业发展思路 忧心田园荒芜没人管
2013-05-23 15:14:18 来源: 作者: 【 】 浏览:18616次 评论:0

    本文节选自李瑞环著《看法与说法》,出版时间:2013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要走“大农业”的路子,因地制宜,宜耕则耕,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渔则渔。

  要加快农地后备资源的综合开发。我国除宜农荒地5亿多亩外,还有牧草地39亿亩,林地29.4亿亩,内陆水域5.39亿亩,沿海滩涂3000万亩,其中有一部分尚待开发,已开发部分的产出率同发达国家相比也还有很大差距。因采矿、烧砖、燃煤发电、修路取土等人为因素废弃的土地累计2亿多亩,其中70%以上是耕地。这部分土地大多位于人口密集、土地短缺的地区,已复垦的只占能够复垦的2%。要利用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科技手段,把一切可以利用的农地都尽可能地合理利用起来。要走“大农业”的路子,因地制宜,宜耕则耕,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渔则渔。要注意眼前利益、中期效果和长远发展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举,力求避免重复历史上那种盲目开垦草原、围湖造地、毁林造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错误做法。

  《关于农用土地的几个问题——在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1994年7月1日)

  如果任“男女老少齐经商,田园荒芜没人管”的现象发展下去,将是一个很大的危机。

  农民到处找活干,大批农活没人干。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农村人口的增加,土地面积的减少,农业劳动力不断地向其他产业转移,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这种转移,必须是在首先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对现有土地精耕细作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不能弃农务工,撂荒经商。我市有些乡村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只讲无工不富,不讲无农不稳;只讲农民进城,不讲稳定基础。其结果是:一方面大批农民离乡离土,而且有许多人正在寻求出路,想方设法离开农村;但另一方面耕作粗放,甚至撂荒。正像有些同志所讲的:“许多农民到处找活,许多农活到处找人”。不少地方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幼、妇、弱,而青壮劳力多数都去务工经商。有些村甚至出现了“男女老少齐经商,田园荒芜没人管”的严重现象。我们本来人多地少,产出有限,对土地应该百倍珍惜,百倍精心。如果任这种怪现象发展下去,将是一个很大的危机。

  《在天津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89年1月22日)

  粮食安全问题时刻不可大意。

  我国用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使12亿人解决了温饱问题,堪称奇迹。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土地少,耕地相对不足,粮食安全问题时刻不可大意。粮食增长,人口也在增长,如果人口增幅超过了粮食增幅,时间长了就是个问题。如果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粮食减产过多,也会出现问题。我们可以尽最大可能多储存一些粮食,但对12亿人口来讲,能解决多大问题?况且粮食储存时间还不能太长。所以,粮食安全仍然是个问题。

  我认为建设大面积旱涝保收田,对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西北地广人稀,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29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1%,而人口只占全国的7%。西北地区光热资源充足,只要有了水,就能发展农业;只要水源充足,粮食单产就会大幅提高。从总体上讲,我国是个缺水的国家,但在西南方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以长江为例,一般每年径流量都在9000亿立方以上,绝大多数白白流进大海。如果我们通过工程,由西南调一部分水进西北,例如200亿、500亿、1000亿、2000亿,那么西北地区的面貌马上就会改变,大部分土地就可以变成旱涝保收的大粮仓。当然,只是个大的设想,具体的还需要详细论证。

  《就起草〈关于农用土地的几个问题〉同身边工作人员的谈话》(1994年6月23日)

    稿源:新华网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李瑞环、大农业、发展思路 责任编辑:chinapolicy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李瑞环新书谈城乡差别:要不断完善.. 下一篇胡锦涛《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本网概况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华夏国研顾问中心-政策网 www.chinapolicy.net 京ICP备19034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