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两岸交流25年:危难见真情 构筑互信与互助基础
2012-10-25 10:11:06 来源: 作者: 【 】 浏览:1008次 评论:0

    “此次我们要捐助的物资是每个人50斤面粉、50斤大米,还有棉被、棉服数千套……天气冷了,要让他们安心过冬。”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志工廖明仁近日说。当时,他正在准备向北京“7·21”暴雨受灾地区及北京周边贫困地区发放的第二轮捐助物资。

  慈济基金会是最早参与大陆慈善事业的台湾慈善组织。早在1991年,华中、华东发生特大水灾时,慈济便在岛内及海外展开募捐,并在河南、安徽、江苏3省的4个县市兴建了63个受灾民众社区,为当地民众提供帮助。

  “那是两岸隔绝40多年来台湾民间组织第一次对大陆同胞的援助活动。当时在岛内发起募捐时,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但慈济的志工很坚决,执意去大陆灾区。”廖明仁说。

  此后,1994年华南水灾,1995年青海雪灾,1996年福建风灾,2003年的“非典”(SARS)疫情,2008年的汶川地震……慈济基金会都向大陆伸出了援助之手,甚至抢在第一时间。据廖明仁介绍,20多年来,慈济在大陆的援助地区达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涉及各地学校援建、骨髓移植、医疗援助、慈善访视、资源回收等工作。用他的话来说:“兄弟受难,岂有不帮的道理?”

  在1987年两岸宣布开放探亲的大背景下,面对危情、灾难,两岸同根同族的血脉之源和唇齿相依的手足之情逐渐填平了“那一弯浅浅的海峡”,让爱的传递畅通无阻。

  2003年春,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两岸有关医疗团队先后举行了7次不同形式的学术研讨会。大陆各界向岛内运送了10余批次总价值1000多万元人民币的捐赠物资。在大陆“非典”疫情严重的时刻,大陆台商纷纷慷慨解囊,表达了共同抗击“非典”的决心。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台湾地区候任领导人马英九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稿,呼吁民进党当局与社会各界发挥人道精神,并以个人身份捐款新台币20万元。一时间,岛内新婚夫妇捐出婚礼礼金,公务员、企业员工捐出一日所得,宗教团体捐出日常节余款项,少年儿童砸碎扑满捐出压岁钱……

  “捐款的电话快被打爆了,几乎所有台商都动员起来,很多台商捐了又捐。”这是灾后大陆各地台商协会的普遍情况。多场赈灾募捐晚会在岛内举办,台湾知名艺人高凌风还为此创作了一首《震不碎的心》,“我会在你身边和你一起坚强面对。同胞的情谊,哪里能被震碎……”

  这首道出了两岸同胞情谊的歌余音未落,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再次发威。台湾属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受冲击范围、程度更大。关键时刻,大陆方面采取实际行动,在当年12月举行的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一口气宣布10项惠台措施,助台渡过难关。

  从于右任“山之上,国有殇”的望大陆绝唱,到余光中“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守望,百余年来,“一弯浅浅的海峡”曾阻滞了两岸同胞迈向彼此的脚步,却未曾切断血浓于水的亲情。用知名台湾问题专家孙升亮的话来说,“当灾难发生时,两岸已不分彼此,只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救助同胞、展现真爱。”

  2009年8月8日,台湾遭遇“莫拉克”台风强袭,大陆各界迅速展开各种募捐。12日,海协会18家理事单位向灾区提供首批捐款1.06亿元人民币、500万港元,这是水灾发生后台湾收到的来自岛外的第一笔大额善款。此后,大陆连夜赶制100套活动板房、1000台消毒机、1万件毛毯、1万件睡袋等先期救灾物资送至高雄港。

  “危难之中见真情,两岸民众的感情也已在一次次携手面对灾难中越来越深厚。因此,顺应民意民情,同舟共济才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中国社科院台研所副所长朱卫东表示。

  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员王建民也认为,手足之情不可断,民间力量不可小觑。两岸在政治上求“共识”,经济上求“优势互补”的同时,应更加重视两岸同胞感情的交融,这才是政治互信与经济互助的基础。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两岸、交流25年、危难、见真情 责任编辑:chinapolicy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马英九:调整大陆人在台工作权、.. 下一篇交通运输部发布四项对台海运惠民..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本网概况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华夏国研顾问中心-政策网 www.chinapolicy.net 京ICP备19034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