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从“管”字当头到“服务为先” 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提速
2012-03-08 10:43:25 来源: 作者: 【 】 浏览:845次 评论:0

    社会管理创新在提速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2011年7月5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

  ●2011年8月21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

    ●2012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从“‘管’字当头”到“服务为先”(论政)

  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提法引人注目。在此前本报推出的“2012年两会十大热点”网上调查中,“社会管理”获票超10万张,列第四位。

  2011年,是中国社会管理创新迅速升温的一年。北京、天津、上海和宁波市、深圳市、河北肃宁县等37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积极推进;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推动更加有力……

  社会管理创新提速,引起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关注。

  各具特色的创新

  云计算,不再只是网络热词,最近成了北京市东城区社会管理工作的好帮手。

  与以往靠“腿勤嘴勤”的传统社会管理相比,这一创新科技成果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服务水平。“云计算”通过全区589个“网格”,整合了全区人、地、事、物、情、组织等海量信息,并实现了社会管理信息的动态收集和跟踪。

  在宁波,职工劳动争议“大调解”机制,给了劳动者“尚方宝剑”。

  宁波市整合部门资源,推行工作机制,实现了职工维权帮扶中心、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多个部门“一个平台运行、一个流程办理、一套机制整合”,终结了以往部门间“踢皮球”的局面。

  成立才一年的“和谐贵阳促进会”,已开始发挥积极作用。

  该促进会由民营企业家、民主党派人士等参加,由统战部门推动成立,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的“合力”。截至目前,该组织共筹集社会专项捐赠资金6783万元,用于化解社会矛盾,成功化解信访“老大难”案件212个,惠及群众5万多人。

  去年以来,各地转变观念,理顺机制,因地制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亮点频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形势的深刻变动,社会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通过运用科技手段、改进体制机制,才能实现创新社会管理的目的,惠及民生、保障民安,推动社会持久、健康的发展。”安徽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代表这样评价。

    给人温暖的创新

  “听到‘新邻居’的称呼,温暖舒服。”正在重庆从事餐饮服务工作的四川打工妹何小丽说。为了更好地实现流动人口管理,重庆市将“外来户”视为“新邻居”,重点关怀流动人口的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提供和城市居民相同的服务。

  这份温暖的背后,有一个名叫“345”的工作模式:

  “3”即新邻居“三步走”,开设“新邻居服务窗口”、建设新邻居民情档案、开展“巷内无生人”活动,增强归属感;“4”即“四位一体”,新增流动人口家庭由“一名协勤、一名社区干部、一名党员、一名居民组长”共同服务;“5”即“五个到位”,职责明确到位、信息采集到位、服务管理到位、队伍建设到位和监督管理到位,对流动人口进行实时、动态的服务管理。

“最好的社会管理模式,就是让群众参与其中,让群众有能力、有动力参与基层管理。”重庆市大渡口区区委书记盛娅农代表说。重庆市一些城区还开辟了流动人口参与民主政治的通道,规定凡在社区租赁房屋居住一年以上的城市居民和进城农村居民,经推荐可以参加居住地选民登记和参加选举。

  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流动人口感受到了温暖,也让村里人感受到了温暖。

  “村庄变社区,不是简单地换套牌子。”在河南新乡进行的城乡一体化改革中,小冀镇京华社区居委会主任刘志华代表所在的村和周围的村组合成为一个拥有4000口人的大社区。社区成立后,一直闲置和浪费的资源被盘活了,产业得到了合理布局,农村群众也开始喝上自来水、用上天然气、出门坐公交、回家能上网,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

  “发展新型社区促使农村的居住环境、生活条件、公共服务和福利保障向城市迈进了一大步,”刘志华说,“农民的头脑也发生了改变,整个农村焕发出巨大的活力。”

  寻求突破的创新

  新时代,新形势,新期待。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是一项短期运动,而是一项持久工程,是一道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求解的时代课题。从“管”字当头到“服务为先”,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突破口在哪里?

  “下一步的社会管理工作,应该考虑两个时代要素。”吴存荣代表建议,首先,主动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做到城市拓展到哪里,社会管理就及时跟进、延伸到哪里;其次,主动顺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注重顶层设计、基层落实,本着“民生为本、法治至上”,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西安社区党支部书记章连生代表建议,社会管理创新不能搞一刀切。“当前有的政策和法律与实践有脱节的地方。发达的地区和欠发达的地区在实际情况中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政府应该针对各地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同时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个人和组织参与到社会管理创新中来。”

  “农村的社会管理仍然存在一些‘真空地带’,需要实现基层党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的‘全覆盖’。”河北省沧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韩青梅代表结合河北肃宁县的试点经验建议,基层党建工作要更有活力,村民自治更加规范,同时扩宽农民的致富路子,才能把农村的社会管理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里,使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在形成创新社会管理的合力方面,政府还应该注重社会协同,发展‘两新组织’。”来自安徽的沈素琍委员说。“一方面,日益复杂的社会事务难以依靠政府来完全独立完成;另一方面,数量众多且发展迅速的社会组织在吸纳就业、提供社会服务与管理等方面显示出强大而独特的优势。” 

   要热度

  更要深度(点睛)

    社会管理的路径和方法与群众的要求和期待之间契合程度如何,决定着社会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成效

    社会管理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是,其重视程度和社会关注度陡然提升,却是近年来尤其是2011年以来的事情。如果评选“2011年热词”,“社会管理”无疑将是热门候选。其热度还可以从人民网正在进行的“2012两会调查”中得到证明,新科选项——“社会管理”一经推出,关注度迅速跃居第四。在今年的两会上,这无疑是一个焦点话题。

  政府重视,百姓关注。对于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政府与百姓在认识上已经形成高度默契。同时,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管理内容包罗万象,而群众需求千差万别,社会管理的路径和方法与群众的要求和期待之间契合程度如何,则决定着社会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成效。

  热度能否继续保持,取决于我们工作的深度。而工作是否有深度,评委自然是广大群众。评价社会管理成效,指标很多。站在百姓的视角,似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感受,去期待。

  诚信更为稳固。诚信是立人之本、齐家之道、为政之法,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石。社会越发展,诚信越珍贵。无论是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还是司法诚信,百姓都有更多的期待、更高的要求。打造一个诚信的社会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目标,这不仅需要打针吃药,更要强身健体。

  法治更为完善。法治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法律和规则的规范与引导。社会管理首先要做到依法管理,依规办事。只有最大限度地压缩关系、人情、潜规则及暗箱操作等存在的空间,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大地,法律和规则才能真正展示其尊严和威力。而这不仅是公民信法、守法的前提和动力,也是一个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前提。

  发展更为均衡。一个社会的健康程度和发展后劲,取决于其是否做到均衡发展。当流动成为当前社会的重要特征时,我们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否真正做到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一视同仁?当网民总数已经突破5亿,网络民意声音响亮时,我们能否倾听无法在网络发声的大多数人的心声?当欣喜于“人均”数据的繁荣时,我们是否能更多关注和关爱落后地区及困难群众?

  保障更为给力。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从哪里来?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中央的要求,更是全社会的期待。在不断创造给力的经济数据的同时,要让这些实实在在的民生指标更给力,这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提升社会管理“微素养”(对话)

  【对话人】

  会内嘉宾 新疆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阿斯哈尔·吐尔逊代表

  会外专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教授 乔新生

  2011年被称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许多政府部门和官员设立官方微博,推行政务公开、倾听民意,创新了社会管理的形式和内容。随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提速,如何加强“微素养”,提高网络问政的质量?本报记者采访了人大代表和有关专家。

  用好互动交流的“超导体”

  问:2011年,政务微博发展呈“井喷”之势,如何看待微博问政对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

  阿斯哈尔·吐尔逊:政务微博是听取民意的重要渠道,民众足不出户,诉求就可得到解决,正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平台。去年底,我通过网络、微博收集网友意见,看到网友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比如提高民办教师待遇、优化大学生助学金发放程序等。

  乔新生:如果把传统的社会管理手段比作“半导体”,微博问政的出现则实现了政民之间双向互动交流,可称之为“超导体”。这对于及时回应民众诉求、社会关切,从源头化解基层矛盾十分重要,是社会管理的形式创新。

    树立“执政为民”意识是关键

  问:政务微博的出现,对领导干部在网络“微时代”的“微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回应这一崭新要求?

  乔新生:干部作为网络问政的对话者,首先要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不能把微博当成聊天的场所。另外要有责任观念,要注意自己在网上的一言一行,摆正位置,放下身段,充分体现公仆意识。

  阿斯哈尔·吐尔逊:从形式上看,如何有效合理使用网络语言,贴近网民,对领导干部创新表达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提升“微素养”不在于网上网下,关键是要在政务管理中真正树立“执政为民”的意识。

    打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

  问:有一种倾向值得关注——网上问政热处理,网下问题冷处理。如何打通网上网下?

  阿斯哈尔·吐尔逊:这个问题很关键。我国有较为完备的社会管理体系,很多矛盾却依然难以解决,主要问题在于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没有完全打通。各级政府不能只盯着微博甚至网络,更需要不断地想方设法,拓宽基层民意的出口,将问题尽量解决在基层。

  乔新生:“网上雷厉风行、网下充耳不闻”正成为微博问政带来的一种新的形式主义。现在某些官员对网上舆情如临大敌,而对传统渠道反馈的民意诉求却往往不管不顾,为社会安定埋下了“地雷”。在重视微博问政的同时,也不要忽视那些没有条件上网、没有掌握网络知识的群众的诉求。

  为农民工提供更好服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实行居住证制度,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好服务。对此,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王俊峰委员建议,切实维护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努力使他们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

  “对待农民工问题,已经不可能通过把广大农民工排斥于城市之外的思维来解决,而应该通过建立规章制度真正重视、承认、接纳他们。”王俊峰说。

  为进一步保障农民工权益,王俊峰建议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依法充分保障农民工的土地等财产权益,建议明确规定,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即便农民工落户城镇,仍然保障他们享有原来的宅基地和承包的耕地、林地、草地等财产权益。二是妥善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使农民工切实能够享受到附着在户籍上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三是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加强和完善对农民工教育培训、法律援助等工作。

  群众是社会管理的评判者

  “群众是英雄,基层真理多。”谈到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河南省南阳市委书记李文惠代表脱口而出。他说,我们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靠闭门造车、冥思苦想,结果往往是一筹莫展;迈开双腿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就会豁然开朗。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要尊重群众的合法权益,既虚心听取群众送上门来的意见,又主动上门去征求意见,既集中民智,又凝聚民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工作好不好,群众说了算。”李文惠举例说,南阳市承担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16.2万人的移民任务,其中10万人要在市内安置,给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很大挑战。南阳市把握公共服务意识,统筹考虑移民生活生产问题,如期实现预定目标。

  “群众是最讲实际的,也是社会管理工作的评判者。他们往往从身边最细小的事情、最具体的变化来观察。”李文惠说,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通过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来实现。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中国女官员“橄榄形”格局待解 下一篇南海农村变局为基层中国破题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本网概况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华夏国研顾问中心-政策网 www.chinapolicy.net 京ICP备19034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