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拜年恭贺变“公贺” “原则上”不原则
2012-02-22 11:09:27 来源: 作者: 【 】 浏览:919次 评论:0

    公家送礼发“福利”

  邻居小唐夫妇都在某乡政府机关工作。今年春节前,为了感谢我们经常为他们照顾孩子,小唐夫妇送来了花生油、牛肉和酒,还有一件高档羊毛衫。这么贵重的礼物,我们实在不敢接受,极力推辞。相持了好久,小唐道出了“真情”:“这些东西都是政府机关送的,又不是花钱买的。再说我们离老家远,用不了就坏了,客气啥呢!”

  他爱人把我爱人拉到一边,开导说:“嫂子,不瞒您说,自从公务员实行‘节日补贴’后,不准发福利。但每逢重大节日,政府机关之间都互相送礼,并且都是商量好的,你送吃的,我送穿的,他送花的,人人有份。但本单位不能发本单位买的东西,以免违反规定。其实,这都属于正常的工作关系,友好合作,礼尚往来,不足为怪。”话说到这份上,我们也就毫不客气地收下了礼物。怪不得人人都想当公务员,原来政府机关有如此诱人的“潜规则”。(山东淄博市临淄区边增进)

  拜年恭贺变“公贺”

  春节前后,各单位礼尚往来、互致祝福,无可厚非。然而,这期间,一些单位和个人趁过年请客送礼搞“感情投资”:各种名目的团拜会、“鸿门宴”排满了高档酒店的各个档期。

  值得一提的是,少数人打着为了单位办事方便的旗号,想方设法用公款相互请吃。下级到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家中走访拜年,给领导孩子送“压岁钱”,赠送高档礼品、有价证券、购物卡等,表面看是恭贺新禧,实质是“公贺新禧”。一些领导干部也心知肚明,心安理得地笑纳下级“公贺”的钱物。

  “公贺”新禧的目的,无非就是想在以后能得到相应的关照。比如,正常申报的项目能顺利得到审批,依法申请的经费能及时得到拨付,还有就是为自己的升迁之路铺平道路。这种变了味的“年礼”,既违反了纪律,又损害了领导干部形象,还助长了不良风气。如此“礼尚往来”,不仅“拜”坏了党群干群关系,还引起了广大群众的不满。(湖北武汉市盘龙城 王 涛)

  漂白礼金进腰包

  某单位与地方几乎没有什么业务往来,人事权也不在地方,与地方平行的单位更是老死不相往来。几年前,上级派来一名“会来事”的“头儿”,春节前突然让后勤准备几十份礼金,分别是上级单位领导每份5000元,地方单位领导正职3000元,副职2000元……如此一来,每年春节仅礼金一项,单位就要花掉数十万元,还美其名曰“拥政爱民”的需要。据了解,每年这笔钱真正送到贫困人家的,仅有一二户而已,且每户不超过400元。如此先例一开,此风就蔓延下来,单位现在每年都例行公事,用这种方法来送礼。

  对内“开源节流”,对外“广施礼金”。有人说,这领导是不是脑子进水啦?凭什么把自家的钱送给别人花。后来经人点拨才恍然大悟:送出去的是公家的礼金,收回来的却是自家的“红包”。如果每年将几十万的礼金全部变为己有,再强势的单位领导也无法做到“神不知、鬼不觉”,最起码会计也会掌握情况。以“礼”的形式送出去,每份2000元、3000元,做账目的时候又是公对公,查账也没事。花样一变,单位正常对外交往费用几十万元出去了,名正言顺,会计自不必说了,所有干部职工也无话可说。即便是审计单位来查账目,用于相互慰问的礼金,也成了最好的说辞。(江苏仪征市登月村人)

  “笼统发票”有名堂

  由于工作关系,笔者经常接触到很多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不少单位“礼品”开支在总支出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在支出科目里,不少原始发票所开的品名笼统地称为“礼品”、“食品”、“办公用品”等,至于购买了哪些礼品,礼品的用途、去向等没有注明。

  出现这类比较“含蓄”的发票,原因有三:一是不便说出其中的详情,给受用的具体单位、部门或个人留点情面,以防给该单位日后的工作带来不便;二是不愿意说出其中的原因,以防止给本单位的工作带来被动;三是不敢说出其中的缘由,害怕得罪了有关人员,对本单位或自己的发展升迁有影响。

  在审计时,有财会人员坦言,单位买的一些礼品、办公用品主要用于送礼,包括上级领导、友邻单位、业务往来对象、检查组人员。虽然在账面上没有注明礼品的来龙去脉,但他们心里有本“备忘录”,一一记下了礼品的用途、去向。

  一些礼品商店为了经营收益,凡购买的物品均可以出具“礼品”、“食品”发票,且品名、数量甚至金额等,均能满足顾客的要求。更有甚者,会将发票撕给顾客,让顾客随意去填。有的商家主动热情提供“变通”,以达到商家与顾客的“双赢”。

  出现“笼统品名”发票,看似小事,实质上是为公款送礼披上合法外衣,以掩人耳目。 (江苏南京市方 敏)

  “礼部侍郎”有“真经”

  表舅是乡镇机关事务办公室主任,专门负责后勤保障工作。他常称自己隶属“公关部”,替领导掌管着迎来送往、送礼接待等方面的事宜。

  虽然已经50多岁,表舅依然是乡镇领导最爱的“干将”。乡里人说,主要因为表舅头脑灵活、处事圆滑、很会来事、善于应酬,会给领导当参谋,尤其在替领导给上级送礼的事情上,那可是八面玲珑游刃有余,统统摆平。私下里,知情者都把表舅称为乡镇公款送礼的“礼部侍郎”。

  说起公款送礼之道,表舅满脑子都是“真经”,浑身都有妙招。用他的话说,没有送不到的礼,没有让人不满意的时候。他说投其所好是送礼的根本。表舅送礼时十分“善解人意”,很会“把脉”,所送礼品都恰到好处。为了便于送礼和采购礼品,更为了能暗中干净利落地替领导把“真礼”送到,表舅下足了功夫。他对上级领导的心理进行揣测,对其生活行踪全面把握,包括某些领导的个性、喜好、车号、内部电话、家庭住址、几处房子、司机是谁、有何亲朋、何等胃口等相关情况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每逢过节,表舅都忙得焦头烂额,这也是他最能施展“才华”的时候。因为这“一技之长”,表舅总能为领导分忧解难,替领导抵挡了很多棘手之事。表舅所在的乡镇不仅连年被评为先进单位,而且有些领导还提拔重用。表舅自豪地告诉我,鉴于他的才干,他一时半会儿内退不了。(山东济南市长清区马洪利)

  礼账“混入”工程款

  朋友是山东德州农村的一个包工头。过去,本村的一些工程都承包给了当时村支书的侄子。2008年春天,村支书因为经济问题被上级免职了。新任村支书为避嫌疑,将村里的工程交给没有亲戚关系的这位朋友做。年底,朋友被通知到村委会结账。

  村支书当着主任、会计等村干部的面拿出一摞单据,对朋友说:这些都是村里吃饭、送礼花费的,镇财政所审查严格报不了账。可是为村里办事,总不能我们几个掏钱呀。商量之后认为,这笔款只有加到工程里了。朋友听了一惊,但知道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不答应的话,别说今后村里的工程接不到,就是眼下结账恐怕也麻烦。只好按照村支书的意思,将工程款和那摞单据加在一起,出具了收据。村支书当场将那摞单据烧掉,结清了朋友应得的工程款。此后,村里每年的工程都交给朋友做,修桥补路、学校扩建、村办公室翻修等等。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公款开销也就“顺便”随着工程出账报销了。

  农村实行村级财务乡镇代管制度,本是为了遏制财务管理混乱现象。然而,农村财务中占比很大的吃喝送礼款,依然混过审查关报销下账;各村干部之间“礼尚往来”,张村送李村,李村送王村,你来我往依然皆大欢喜。这位朋友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吃喝请送不允许公款报销,那么就让你看不到吃喝请送的影子;公款装进个人腰包是贪污犯罪,而通过一送一收的流转就变得名正言顺。村级财务乡镇代管监督制度的优越性,难道就“优越”在账面上吗?(山东济南市段玉文)

  小车司机的感叹

  朋友小王给领导开小车,惹得大家“羡慕嫉妒恨”:直接为领导服务,办起事来也容易得多。说起现在盛行的公款送礼,小王感慨良多。

  十年前,给领导送礼或各单位领导之间相互用公款送礼都还遮遮掩掩,费尽心机。那时不敢正大光明把礼品送到家里,更不敢送到领导办公室。送礼也不让驾驶员自己去送,因为上级领导怕走漏风声。得知自己的领导要去送礼,驾驶员一般要提前打探各种信息。送礼那天晚上,还得早早“潜伏”在上级领导家附近。尤其在春节期间,送礼常常要连续奋战好几晚。在那个年头,送礼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儿。

  现如今,给领导送礼就没那么难了。送礼者毫无顾忌,收礼者也心安理得。送礼不再局限于节日:领导来视察来开会可以送,单位搞活动搞庆典可以送,逢重大节日或纪念日也可以送,向领导求助时必须送……礼品也大不相同:过去,礼品是扎眼的大包小包;现在,各种购物卡、礼品券层出不穷。卡和券薄薄一张,却有“厚厚”的“内存”,功能庞大,想买啥就买啥。

  不仅如此,现在送礼方式也高效许多。以往单位领导亲自去送,现在驾驶员就行,驾驶员也往往能分上“一杯羹”。因为花的是公家的钱,还能办自己的事情。(上海市嘉定区杜一鸣)

  对上对下差别大

  大学同学小周,毕业后怀着报效家乡的热情,毅然选择回到村里的贫困小学教书。然而一年后,他心灰意冷地离开了。

  原来,在这所贫困小学,教师一节课时费补助2元,假期值班一天补助5元,教师出差补助伙食费每天8元,学校按规定应给教职工配缴的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从不配缴。当教师要求提高福利待遇时,校长总是哭穷,说学校生源少,公用经费不足。

  穷是现实,但在招待送礼方面,学校却丝毫不“穷”。有一次,全县举行四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竞赛,县教育局派了4名领导干部来校监考。迎接他们时,学校为每人准备了800元的“辛苦费”;午饭在乡镇最好的酒店解决,一份土鸡汤单价280元,总计消费1300余元;领导临走时,校长还为每人准备了土鸡鸭、山货等特产。小周说,因为全程参与,他对这次普通接待的花费一清二楚。仅这一次,这所贫困小学就耗资近万元,更别说迎接检查等更高规格的活动。

  对领导和对下属,校长的做法真是天壤之别。如此慷公家之慨,拉近的是校长个人与上级领导的感情,凉的是小周等一批骨干老师的心啊! (江西石城县黄 蓉)

  “原则上”不原则

  上级领导来了,如何招待?“原则上按标准”;节日就要到了,怎么向上级领导机关表示?“原则上不送礼”……

  “原则上”一词其实早就已经成了违反原则、变相“同意”或“默许”的潜台词,听这潜台词的人心里都明白:所谓“原则上”实际就是“不原则”,就是要“灵活”。“原则上”已经演变为公款送礼的“马甲”。

  听到领导“原则上”的指示,机关办事人员就“心有灵犀一点通”,知道怎么“灵活”了。于是,不该办的事,办妥了,不该花的钱,花光了。现实生活中,一些单位超标准接待,公款送礼等行为可以大张旗鼓地畅行于光天化日之下,大都是在领导作了“原则上”的指示后发生的。若没有这种“不原则”的指示,公款接待、公款送礼怎能如此明目张胆、如此肆无忌惮?(福建龙岩中级法院 陈立烽)

    稿源:人民日报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公款送礼、明目张胆、肆无忌惮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国企贪腐案均突破千万 七大特点透.. 下一篇官员贪腐数额大职务高 专家呼吁严..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本网概况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华夏国研顾问中心-政策网 www.chinapolicy.net 京ICP备19034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