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引资降速不能误读为“外资逃离”
2012-05-18 17:18:34 来源: 作者: 【 】 浏览:1551次 评论:0

    商务部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我国FDI(国际直接投资)金额84.01亿美元,同比下降0.74%。这也是继去年11月份以来,我国FDI连续6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商务部目前尚未发现外资大规模撤出的情况,而且不排除中长期外资“回流”的可能。有专家表示,引资降速不能误读为外资逃离,外界所传“外资逃离中国”的言论,是耸人听闻,夸大其词。
    欧盟“拖后腿”致引资下降
    对于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持续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沈丹阳分析,国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我国吸收外资的持续负增长。“一方面,世界经济总体增长乏力,全球直接投资受到很大影响。美国、欧盟鼓励产业回归,发展中国家加大引资政策的优惠力度,使得我国利用外资面临激烈竞争;另一方面,从国内因素来看,随着要素成本上升,我国经营成本优势有所减弱。”
    而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欧洲,从数据显示来看,欧盟27国对华实际投资19亿美元,同比下降27.9%,与其他国家相比下降最快。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边卫红表示,债务危机形势急剧恶化,整个欧元区也陷入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走在衰退边缘,所以也加快了资金从新兴国家流出的速度。这也是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除了欧债危机等导致外资本身出现一定困难外,中国经济处于调整期,也带来投资意愿的下滑。”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认为,由于中国经济仍然有下行趋势,加上近来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也逐渐走高,外国对于中国的投资意愿有所降低。
    除上述因素外,原外经贸部司长李仲周表示,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也是导致FDI减少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由于近两年房地产领域实际利用外资约占我国利用外资规模的1/4,而在调控的影响下,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利用外资下降了6.3%。
    中国对外资仍最具吸引力
    FDI连续6个月下降,是否意味着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减退,外资“移情别恋”了呢?其实不然。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前4个月日本对华投资继续保持增长,同比增长16%。美国对华实际投资同比微增1.9%。亚洲十国/地区对华实际投资同比增长0.6%。而且,近期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BIC)发表了《2011年度日本制造业企业海外业务情况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日本制造业将继续加快海外拓展步伐,中国、印度仍是他们首选的投资目的地。另外,新加坡大华银行日前公布了《中型企业商业景气调查》,这个报告显示中国成为新加坡中型企业在亚洲拓展海外业务的首选地。而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年度《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尽管2011年各项成本有所上升,78%的受访美资企业仍将中国列为其全球投资的三大目的地之一。
    全球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发布的最新“资本信心晴雨表”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内地仍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区,其次是印度、美国、巴西和印尼。
    “现阶段,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仍然存在。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部分对于低劳动力成本的投资转向其他国家的市场或者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这也是今后发展的趋势。”白明说。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FDI的下降是短期现象,制造业FDI的下降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有关,低端制造业投资的下降符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现在需要吸收更多的外资流向高端制造业。
    未来引资重质不重量
    此外,分析1-4月的FDI数据,我们不难发现,有几个新特点值得关注:首先是计算机、金融等部分服务行业吸收外资快速增长,同比增长超过30%;其次是中部地区FDI继续较快增长。同比增长12.6%,占全国总额的8%。
    沈丹阳表示,我国利用外资目前更注重优化结构和提高质量,而不是简单地看引资规模。现在很多地方不是简单的“招商引资”,而是提出要“招商选资”,这对利用外资的规模也有一定影响。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张向晨经过调研之后发现,低端制造业方面,在中国继续维持现有水平或者是向中西部乃至海外转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中端制造业方面,美国和欧洲企业都将继续扩展在华投资,因为“他们需要这个市场”。
    沈丹阳强调,中国投资环境总体趋于完善。“我们对总体形势不乐观,但也不悲观。”
    李仲周对利用外资也是持谨慎乐观态度。他表示,FDI不会呈现长期下降趋势,中国市场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不过,他更主张发展以内需为主的出口导向型经济。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引资降速、误读、外资逃离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5月FDI外汇占款或再现负增长 下一篇中国缓发对冲基金入境“签证”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本网概况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华夏国研顾问中心-政策网 www.chinapolicy.net 京ICP备19034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