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让“农民工”成为历史 “实”至胜过“名”归
2012-01-06 08:21:19 来源: 作者: 【 】 浏览:925次 评论:0

    近几年,提出为农民工群体“改名”的舆论呼声一直不绝于耳,有些地方也已付诸实践。比如从2007年4月起,东莞外来工有了一个响亮的新称谓“新莞人”;近日河南省中牟县首次用“新型合同工人”替代“农民工”这一称呼;农民工输入大省广东和农民工输出大省河南的省委书记,也都提出将适时取消“农民工”称谓。终结“农民工”称谓,是历史的进步。但真正要改变的,不是“名”而是“实”,即不合理的用工制度和城乡二元区隔。农民工要真正融入城市,既需要名正言顺,更需要名至实归。

    广东:将适时取消“农民工”称谓 

    广东将加快研究并适时出台取消“农民工”称谓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根据职业和工作年限享受相应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取消“农民工”这一带有特定历史时期和歧视性意味的称谓,体现了历史的进步和广东的温暖。特别是完善“积分制”入户城镇制度办法,增加外来人员务工年限的积分权重,让那些在广东工作久、有技术的人员能在我省入户、真正融入。

    河南省委书记呼吁取消“农民工”称呼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谈及“农民工”这一称谓时表示,这样的称谓本身就带有歧视色彩,呼吁社会慎用这一称谓。“工农商学兵,本是职业的划分,为什么唯独“农民”永远要被加上特定的标签呢?”卢展工说。

    河南中牟:取消农民工称呼 改用“新型合同工人”   

    河南省中牟县举行“有技能、守规矩、受欢迎、做贡献”优秀新型合同工人表彰大会。“送水哥”李老发等539名新型合同工人受到隆重表彰。这是中牟县首次用“新型合同工人”替代“农民工”这一称呼。

     如何真正让“农民工”成为历史

    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明确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定位

    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建议,应切实加强对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现状及发展演变趋势的战略研究,出台有效政策措施,使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觉悟、理想信念朝着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来转变,使他们的流动性朝着相对稳定的方向来转变,使其松散性朝着组织化的方向来转变,从根本上强化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改“农民工”称谓先得完善保障机制

    取消“农民工”称呼原本无关紧要,关键还是要从完善保障机制入手,彻底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让他们同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和人格尊严,只有以这些作为前提,取消“农民工”称呼自然会水到渠成。说到底,对农民工待遇及地位的提升,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不仅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也是回归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举措。

    给农民工“改名”更须增进公平福利

    眼下更需要做的是,通过社会财富的二次公平分配和各项制度的跟进,逐渐缩小贫富差距,逐渐扩大弱势者向上流动的机会和途径。而公平的闸门打开,受益的将不仅是农民工群体。所以,其实先不必急着替农民工“改名”,农民工群体叫什么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打破附着在“名字”上的标签化的权利弱势困境,让更多的弱势群体融入城市发展和共享中来。

    为农民工正名,权利还要尽快跟上

    不过,农民工不仅是一个称谓,更是一种用工制度。这背后反映的,仍是城乡二元体制下,社会保障的滞后、农民权利的缺失。如果不能实现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均等化,不能及时还上对农民的权利欠账,即便农民工的称谓消失了,农民工用工制度仍不会消失。

    网友:农民工叫“神马”其实无所谓

   【网友 银色月光】 时下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坐而论道”,先圈一个框子让以农民工为“主力”的社会新弱势群体跳进去,然后再在框子里讨论这一群体的概念变换、就业和生存。或者说,如果农民工群体能拥有公平的机会和权利保障,叫“神马”其实都无所谓。

   【网友 丁丁快乐2010】 很赞同取消农民工这个称谓,就是工人嘛。觉得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靠劳动生活的,请大家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们。

   【网友 我看天下】 我们希望农民工尽快成为历史名词,要告别“农民工”,不是为了告别一个概念,而是为了告别城乡二元结构所带来的两种身份的制度性差别。如果城乡之间的“鸿沟”仍未填平,即使户籍管理制度上没有了“城镇人口”与“农业人口”之分,农民工的概念也不可能消失。

   【网友 我财我乐热点】 身份平等并不仅仅在一个称呼上,更为重要的是国家政策待遇及自身素质的提高。

   【网友 半大迷糊】 其实,关键不在名称的改变,而在实质的待遇、社会的尊重和公民应有的尊严。

   【网友 犀批士】 新型合同工人太累赘,大力推进户籍改革才是治本的关键。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农民工、成为、历史、名正言顺、名至实归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展望2012油气行业:价改不仅要与.. 下一篇把脉2012年中国经济大势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本网概况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华夏国研顾问中心-政策网 www.chinapolicy.net 京ICP备19034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