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展望2012油气行业:价改不仅要与国际接轨
2012-01-10 08:46:00 来源: 作者: 【 】 浏览:928次 评论:0

    编者按:“十二五”开局之2011年,石油天然气行业也开了个好头。随着行业各项“十二五”规划的成形、发布(或即将发布),整个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2012年打下了坚实发展基础。 “海洋石油981”平台开进南海深海,预示着我国深海油气开发即将大展宏图,页岩气区块第二轮招标的启动、油气管道建设继续加速推进、炼油项目布局不断完善、油气市场化改革迈上新台阶等等,都让业界对2012年的发展充满了憧憬,本文试择其要者而言之。

  2012·展望

  资源:转向“非常规”

  资源为王,拥有更多的油气资源储备是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最现实的选择。如果没有足够的油气产量,中下游板块也就成了无水之鱼。加强国内勘探开发力度、瞄准非常规油气、加快“走出去”将是三大油企筑牢上游业务的主题。

  岁末年初,从中石油传来这样一则消息,中石油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首次突破4000万吨,这是我国继大庆油田后第二个年产油气当时超过4000万吨的特大型油气田,为中石油2011年上游业务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2012年,作为中石油发展基础和赢利支柱的上游业务战略肯定不会改变,公司将会继续坚持资源战略,通过持续推进储量增长高峰期工程等举措实现油气勘探的新发现和大突破,天然气依然会是其上游业务发展的重点。

  与中石油、中海油相比,上游资源对中石化整体业务链的钳制更为明显,原油加工能力与上游资源的严重失衡迫使其加速弥补上游短板。中石化正在走一条内外兼修之路,重视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保国内油气产量稳定并尽可能争取突破;开展海外油气并购,争取更多的份额油。

  细观今年中石化在上游的一些动作,可以看出未来中石化将会继续加大勘探开发投入,按照“稳东强西,加快推进天然气和海域勘探”的思路推动油气勘探可持续发展。

  2012年对中海油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如何在建成“海上大庆油田”后,实现“二次跨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崭新的挑战。

  深水无疑是中海油未来新的储量增长点,但深水油气勘探在我国刚刚起步,投资大、风险大、成本高、技术难度大。中海油已经涉足这个“未知”而又神秘的领域,“海洋石油981平台”开赴南海深海。或许还没有摸清“水有多深”,但绝不是凭现有的经济技术实力能轻易驾驭的。

  装备和技术是中海油深水油气田开发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对中海油来说,技术攻关与创新才是实现勘探效益新突破的重要“杀手锏”。

  资源为王,拥有更多的油气资源储备是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最现实的选择。如果没有足够的油气产量,中下游板块也就成了无水之鱼。虽然国内石油企业一直在致力于勘探发现新的油气田资源,但石油产量依然增速缓慢。

  煤层气、页岩气、致密气、油砂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将会成为传统油气资源的有效补充,也已成为三大石油公司未来发展重要战略方向之一。

  比如,中石油对页岩气的战略重点是勘探并落实可采资源,并致力于突破关键技术。作为我国煤层气行业的主力军,中石油目前已形成一定的商业产能,“十二五”期间,中石油煤层气规划产量是40亿方,发达的输气管网将会是其煤层气规模化发展得天独厚的一大优势。

  对中石化来说,非常规油气资源是未来其做大上游业务的一个重要补充。页岩油气是中石化进军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突破口,2012年其在非常规油气资源上应该会有更大的动作,但中石化需要为突破非常规油气技术瓶颈付出更多努力。

  进军煤层气,是中海油发展非常规天然气战略的重要一步, 2011年初中海油正式入主中国资格最老的“国字头”煤层气勘探开发公司—中联煤,成为其实际控制者。中海油还参与了国内的页岩气招标,在安徽拿到一些区块。相对另外两家石油公司,如何形成自己特色的非常规油气发展战略对中海油来说更为重要。

  在开发国内的基础上,未来石油企业依然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作为“走出去”的王牌军,中石油已基本形成中亚、非洲、南美、中东以及亚太5个规模不同的油气合作区,实现了其建设“海外大庆”的目标。拥有多年海外经验的中石油在海外并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如何收购优势资产、获取更丰厚的利润,或许是中石油实现海外油气业务占据半壁江山战略需要仔细思量的问题。

  中海油一直立足于海洋石油的勘探开发,但海洋石油的开发成本高、风险大,这也一直是制约中海油发展的重要障碍。海外并购是其拓展油气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2011年试图从BP手中收购阿根廷油气资产泛美能源,来稳固其在拉美石油市场刚刚确定的地位,最终却以失败告终,这会让中海油考虑如何在未来的海外油气业务中增加其收购成功的筹码,提高其在海外战略中重点拓展的天然气领域并购的成功率。

  在擅长海外并购的新掌门人傅成玉的带领下,2012年中石化海外资源应该会有更多的拓展,除陆地油田外,将延伸至煤层气、海上油田和油砂等非常规项目和替代油气等广阔领域,通过海外股权并购全方位地参与国际上游市场。

    2012·展望

  炼化:高压下的有序

  “溢油”、“爆炸”、“油荒”、“雾霾”是2011年中国公众对石油石化行业最直观的印象,这种印象给行业贴上了“有害”的标签,如果不在“十二五”剩下的若干年内扭转局势,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可能面临瓶颈。实际上,与全球炼油行业持续低迷、炼能压缩相反,我国相关产业近年来高速发展,产值规模继续扩大,增幅明显提高。

  据去年8月2日工信部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预计全年全行业总产值将历史性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23%。然而正是在如此高速的发展中,同时暴露出诸多行业问题。

  2011年6月,美国康菲石油公司违规作业导致渤海蓬莱19-3 B、C平台相继溢油,渤海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引起公众关注。此后数月,中石油大连所属企业连续发生四起油罐爆炸或装置起火事故,令舆论对环渤海地区大干快上的石化布局的质疑达到顶峰,国务院9月决定立即开展安全大检查,并且将严控环渤海地区新上石化项目。会议精神经各部委消化学习,立即发挥立竿见影的效果。正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环保部对石油石化工业项目的环评审批趋向严格,不少看似很有把握的项目也被驳回。

  此前,环评环节常被外界认为是“走过场”,并被指信息缺乏公开透明。不少评论指出,随着石油石化工业与环境的矛盾激化,环保部需要思变。参考国外案例,会发现石油石化工业与环境存在矛盾,但也并非天敌,严格审批、有效监督、安全生产、信息公开是保证行业良性发展的前提,而加大惩处力度则是最后一道防线。2011年11月24日,国务院公布中石油在大连所属企业事故处理结果,包括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等在内的集团公司高层也受到处分。下属企业犯错,总部老总受罚,这在之前是罕见的。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石油石化行业还会延续此前淘汰落后产能、规模化发展的轨迹,新的大型炼化基地仍在布局中。但环评阻力增大、违规成本提高都预示着石油石化行业快速发展的势头可能有所调整。

  按说石油石化工业发展速度快,需要控制,可部分地区却年年爆发“油荒”,并未享受到发展所带来的红利,这恐怕是公众最为纳闷的地方。我国油荒季节性、区域性特征明显,总量不缺,因此属于结构性矛盾。解决矛盾,办法之一是加快石油商品流通。商务部2011年11月8日下发了《关于“十二五”期间石油流通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建议建立成品油商业储备,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探索建立地方柴油储备。

  受制于交通运力,即便是在多个地区拥有千万吨级炼油基地的两大油企也苦于无法调度,出现一部分地区产能过剩,另一部分地区却难解渴的局面。我国西南地区是油荒重灾区,由于域内缺乏大型炼厂,供应困难。不过随着中缅油气管道及配套炼化基地的建设,油荒可能会在明后年得到缓解,并有望在“十二五”末彻底消除。

  消除“油荒”存在上述多种路径,不过无论是建立商业储备还是建设新的产能都需要时间,2012年还会不会爆发“油荒”似乎不用怀疑。政府和企业要尽全力做好保供,而民众要做的是节约使用每一滴油。

  北京的居民不缺油,缺的是蓝天。戴着口罩在雾霾中穿梭是2011年京城百姓不能忘怀的集体记忆。数据显示,包括北京在内的国内一二线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的元凶是汽车尾气。急剧攀升的汽车保有量、拥堵的交通状况是大城市居民的噩梦。然而这种状况并非我国独有,西方发达国家面临同样的问题,空气却没有因此变糟糕。原因在哪?一种声音指出,油品质量好坏是关键。

  汽柴油含硫量过高引发环境污染,在这种声音的驱动下,2011年12月7日北京率先公布油品升级的改革方案,拟将汽油标号由“90号、93号、97号”修改为“89号、92号、95号”,车用汽油的含硫量由50PPM降为10PPM。北京的举动无疑具有示范意义,但能否顺利实施和在全国推广,未来仍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与油品升级直接相关的是炼厂,在目前炼油全行业亏损的状况下,如何调动炼厂积极性,这是油品升级要迈过的第一关。按照北京质监局的说法,北京新的油品标准将争取在2012年上半年颁布实施。油品升级是福音,但要真正做到位,改革步骤还需要细化。

    2012·展望

  价改:不仅要与国际接轨

  热议已久、悬而未决的油、气定价机制改革终在2011年年底时展露曙光。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出通知,决定自2011年12月26日起,在广东省、广西自治区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这也是自2005年末国家发改委公布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目标后,首次获得实质性推进。

  早在2011年11月16日召开的全国发改委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提出2012年将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择机推出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

  石油天然气行业两大稀缺资源性产品的新定价机制能否顺利推出?将在何种程度上助力各自的市场化改革进程? 2012年,无疑将会是让石油天然气行业振奋的一年。

  中国能源研究会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1》预计,2015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由此引发的能源安全和价格支出问题将愈加突出。”尤其近年来“油荒”、“气荒”现象频繁发生,使得社会对理顺成品油、天然气定价机制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2011年年初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资源价格改革的总体思路为“ 建立健全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在刚刚闭幕的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要全面改革资源税制度”、“完善原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逐步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再次被重点提出。种种迹象表明,我国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将加速推进。

  根据国家发改委通知,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放开天然气出厂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政府只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进行管理。

  此次天然气价改试点方案将现行以“成本加成”为主的天然气定价方法,改为按“市场净回值”法定价,建立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探索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改革积累经验。

  然而,试点能否达到离市场竞争更进一步的目的,还需要在未来的若干年里用市场来验证。有专家指出,此次试点天然气价格机制以计价准点的可替代能源价格为基础,也可以说是一种市场化的表现,实际效果或许就是气价与国际接轨,必然会将国产气价与进口气价拉平,眼下来说就是国内天然气涨价。但“一旦如成品油那样与国际接轨,国内天然气价格就可能猛涨,不仅不可能为消费者所接受,更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宏观经济造成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当然,两广此次的试点改革,天然气不会涨价,因为“两广用的天然气基本上都是进口的。”

  众所周知,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运行两年来,已暴露出放大市场预期、加重投机套利、无法应对市场供需关系、涨快跌慢等一系列问题。国家发改委称,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将侧重于“缩短调价周期,改进调价操作方式,提高机制运行透明度”。有市场研究员表示,虽然国家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大方向是逐步与国际原油接轨,完全市场化和实现自由竞争,但是短期内这个目标难以实现,而在国际原油价格处在“较高”水平阶段,国家对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强势管控不会放松。

  有分析指出,决定油价的关键因素是市场,而市场的关键就是竞争主体,只有多元的竞争主体,才会有竞争市场。所以改革必须打破当前石油成品油市场的垄断格局。天然气定价的市场化改革,也要把重点放在如何开放天然气的开发经营市场上。

  由此看来,油气价格机制改革要真正体现市场化,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2012年或将是一个新的起点。

    2012·展望

  民企:加入“走出去”大军

  入世敲开了中国企业进入全球市场的大门,近年来,在中国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面对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的势头不减,“走出去”战略正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对外投资与国际化经营也已成为许多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在石油天然气行业, 石油央企“走出去”成果颇丰,为其他能源企业做出了表率。与此同时,国内一部分实力雄厚的民营石油企业也在尝试开拓海外石油市场,从目前态势看,进军美洲市场或将成为未来的选择之一。

  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第二,中国的企业已经具备走出去的能力,可以参与全球资源的再分配,利用世界的资源(土地 、劳力、技术、自然生态、材料)发展民族经济。央企可以,民企亦然。

  民营企业反应灵活,决策快,特别是在矿产资源和能源方面,民营企业容易弱化中国色彩,削弱国际上非贸易壁垒的掣肘。

  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前所未有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可以想见,无论路途有多艰难,中国民营石油企业都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利用一系列鼓励企业“走出去”的优惠政策,通过收购海外能源资源矿产来满足国内对能源资源持续增长的需求,其行可表。

  2011年11月27日,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会长张跃在一年一度的商会年会上,呼吁民营油企在新的一年里响应国家的号召“走出去”,“这将是2012年商会工作的主旋律。”

  从目前诸多民营石油企业与海外市场的互动看,美洲地区或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国民营企业投资关注区。2011年10月10日至19日,应世界贸易中心协会(香港)的邀请,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组织部分优秀民营企业家,对巴西、哥伦比亚进行了为期10天的商务考察。其中在巴西,双方就巴西石油公司计划在2011—2015年投资2240亿美元,涉及盐下层石油开采、港口建设等民营企业有可能参与投资的项目进行了深入探讨。11月底,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又邀请了来自厄瓜多尔、乌拉圭、古巴、巴拿马、多米尼加、哥伦比亚 、巴基斯坦、委内瑞拉、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商务参赞和大使与国内民营油企沟通交流,希望能充分挖掘商业合作机会。据悉,商会将继续组织相关企业出国考察,探讨在油气勘探开发、设备、炼化等方面的合作模式。初步来看,石油相关设备的出口以及投资设厂或将是突破口。

  企业走出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资金、技术、文化及法律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企业走出去最大的问题,是人才的问题。“对于民营企业来讲,这个问题更为突出。从表面上看是人才的问题,而从实际上看就是通过这些人才的短缺反映出来的民营企业走出去能力经验不足的问题。”

  由此可见,民营企业走出去,机遇与风险并存。除了抓住机遇创新投资合作方式,也应充分认识到境外投资面临的各种政治、经济、安全风险,重视国际化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引进。期待2012年民营企业“挺进海外”能有出色表现!

    稿源:中国能源报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十二五、价改、石油、天然气、中石化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幼儿园补贴与“农民工”摘帽 下一篇让“农民工”成为历史 “实”至胜..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本网概况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华夏国研顾问中心-政策网 www.chinapolicy.net 京ICP备19034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