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国电影圈对科幻集体失语 科幻文化土壤缺失
2012-09-17 16:49:55 来源: 作者: 【 】 浏览:1051次 评论:0

    同样是描绘人类与外太空文明交手的图景,同样是揭示宇宙深处“很黑很暴力”,《普罗米修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三体》系列。许多科幻迷不约而同提出假想:如果把《三体》搬上银幕会怎样?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新发现》杂志主编严锋在微博中设想了一个“张艺谋版本”:“老谋子酷爱红色,估计会到火星上去取景”,再让女演员“在太阳系最高的奥林匹斯山顶飞啊飞……”而更多网友则寄望于好莱坞,“要不要联系一下卢卡斯、沃卓斯基和斯皮尔伯格呢?”

    调侃背后,是大众对于国内科幻电影现状的普遍失望。严锋就这一话题的回答是“国内根本就没有什么科幻电影吧”。人们好奇,是什么造成了国产电影圈面对科幻片的集体失语?

    科幻电影就是现代版《封神演义》?

    “国内电影圈对于科幻这种电影类型,的确有一定的陌生感。”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留美多年的导演胡雪桦这样表示。陌生感从何而来?的确,科幻片需要超凡脱俗的想象,但在胡雪桦看来,中国人从来不缺想象力,不然就不会产生出《封神榜》、《西游记》和《镜花缘》这样天马行空的文学作品;技术似乎是国产电影的短板,但电影带给观众的绝非单纯的视觉冲击。

    缺少对科幻电影的正确认识,恐怕是陌生感产生的重要原因。国内电影圈里,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科幻片只不过是现代版《封神演义》,在科幻作家韩松看来,这是对科幻的肤浅理解。不可否认,科幻电影往往带有神话色彩,比如《少数派报告》和《X战警》,但科幻电影究其本质,是科学观念、艺术想象和电影手段三者的结合,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必然包裹着深刻的现代性命题。

    缺少对科学技术的敬畏之心,同样阻隔了国内电影界与科幻片近距离接触。科幻片能够成为好莱坞一个重要的电影类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电影界和科技界的紧密联系。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好莱坞没有停止向科技界靠拢的脚步:库布里克执导《2001太空漫游》时采访了人类学家玛格利特·米德,向她请教其他行星上存在智慧生命的可能性、那些生命的存在与我们这个地球上的进化有什么关系以及人类与外星人初次接触时可能有什么样的反应等问题;而卡梅隆除了导演身份之外,还是美国宇航局的顾问。“拍科幻片,需要一定的心理、知识和思想储备。”韩松这样表示,而国内电影界缺乏这样的传统,自然也就少了拍摄科幻片的底气。

    科幻电影可成培养科幻文化的捷径

    然而,一味把板子打在电影圈并不公平。严锋、韩松和胡雪桦都不约而同地表示,没有坚实的科幻文化土壤,才是造成科幻片缺席的根本原因。

    最明显的例子是科幻文学在国内的边缘化。尽管被科幻迷顶礼膜拜,但《三体》系列的成功并没有给中国科幻文学带来春天:在《三体Ⅲ:死神永生》超过10万册的销量背后,是中国科幻小说平均发行量仍然只有几千册的现状;成功如刘慈欣和韩松,也没有选择成为专职科幻作家,对此刘慈欣的解释是“不然早饿死了”;知名作家的作品在付印之前,会在不同的出版商手里“击鼓传花”好几年,最终的出版往往凭的不是质量而是运气。“什么都不是”,是刘慈欣在《三体Ⅲ:死神永生》出版之后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国内科幻作者的评价,因为在他看来,只有出了这个类型的畅销书作家,中国的科幻文学才算成功,但悲哀的是放眼国内类型文学,唯独科幻小说找不出突破40万册销量的作品。刘慈欣说:“路还很长,没有任何成功可言。”很多人甚至直接把科幻作品与儿童题材划上等号:在出版界,科幻小说至今被归在儿童文学名下。

    如今,包括《普罗米修斯》等好莱坞科幻电影在国内受到的热捧,让人们看到了培育科幻文化的一种捷径。“科幻更依靠可视性,有些场景,你要不看一眼,一辈子都想象不出来。你再用生花妙笔描写,还不如图像那一秒呢。”刘慈欣说,他对此体会很深。所以,尽管国内观众对科幻电影的接受是被好莱坞培养的,但在胡雪桦看来,这不是一件坏事,毕竟只有在丰沃的土壤上,才可以期待优秀科幻影片破土而出。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电影、科幻、文化、儿童题材、好莱坞 责任编辑:chinapolicy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国产记录片的出路:改变创作风格 .. 下一篇广电总局斥合拍片挤压市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本网概况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华夏国研顾问中心-政策网 www.chinapolicy.net 京ICP备19034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