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国产记录片的出路:改变创作风格 提升人文气息
2012-09-27 17:04:01 来源: 作者: 【 】 浏览:1005次 评论:0

    前不久,画家、纪录片研究专家林旭东先生写了新书《纪录电影手册》,从大到理论,小到操作都一一记录在册。可以说是一本纪录电影大全。

  纪录电影要走进影院,就要拥有观众。难题是,中国纪录电影虽然产量很大,可难以进入公众视野。中国观众似乎更喜欢观赏电视纪录片,想让他们进入到电影院付费观看纪录片,现在还很难。有纪录片本身的原因,拍摄过纪录片的贾樟柯说,国产纪录片比较薄弱,纪录片自身电影语言上的创新不够。也就是说,国产纪录片不能吸引观众走进影院。

  许多人喜欢看纪录片,是因为它的理性和真实的魅力。仔细想来又有多少人因为一部纪录片,像看大片一样排队进影院去看?有一部特殊,去年,法国雅克·贝汉拍摄的纪录片《海洋》在中国影院上映,在影院不看好、排片上受气遭挤对,当时同期还有超级大片《变形金刚3》、《哈7》,上映境遇够苦难的情况下,《海洋》就像生机勃勃的海洋,波涛汹涌,没有被大片挤死,反而引来观众一阵观看热潮,当时有统计证明,2011年国内影院放映纪录片26部,总共不到3000万元票房,其中超过2700万元进了《海洋》的腰包,近10部国产纪录片仅收获数百元。虽然是法国人的《海洋》,这也是近两年来,纪录片进影院最大的一次动静了,此后,纪录片在影院上映的影响力,几乎可以说是销声匿迹。

  在影院上映的纪录片越来越少了,大部分纪录片都进了电视台。询问最有发言权的影院一方,他们两手一摊说,没人看啊,费水费电的不能白放。而财大气粗的投资方则说,谁愿意赔钱做买卖呢?

来自于事实的数据是和钱有关。近几年来有记录显示,每年都有十几部胆大的纪录片排到院线上映的队伍里,但是无一通过票房收回成本。商业利益的直接结果就是,院线纪录片的上映空间一年比一年受到压缩。国产纪录片不赚钱,也就得不到放映机会。于是,纪录片的活法是直接奔电视台这个小屏幕,基本上被迫放弃了电影这个大平台。

  试想一下,如果把雅克贝汉的《海洋》和《帝企鹅日记》放到小屏幕上来看,谁都不会怀疑其震撼的魅力和美感恐怕要大打折扣了。海洋不足为奇,企鹅动物园里有的是,当雅克贝汉用镜头把它们变成了纪录片《海洋》和《帝企鹅日记》时,带给观众的那份美感和浪漫,就不是像一场简单的旅行可以获得的感受了,这就是纪录片的魅力。纪录片不仅仅是对客观的记录,更是纪录片人用情感与世界的一种交流,体现着纪录片人的人文情怀。而且,大小银幕能带给人的感受是有区别的,大银幕带来的震撼和美,小屏幕如何能够体现和替代?目前国产纪录片的活法可以说是,丢了西瓜,捡上芝麻。

  纪录片也并不是简单的因“小”失“大”。纪录片在大银幕上没有找到“活”的捷径。捷径是要如何培养观众,改善自己。就像男女恋爱,双方要往一块走。纪录片需要改变面貌,不要一提纪录片,跃入脑海的先是喋喋不休的采访,然后就是慢慢吞吞的黑白影像,关注现实生活,不等于风格上还是老一套。中国正处于变化动荡的时期,吃饱了以后,更需要一个健康的精神支柱,剧情片用煽情、滥情、刺激的东西就能蒙住观众的眼睛,纪录片需要在虚构的剧情故事之外,为观众提供一个理性的,充满人文色彩的更多的精神上的享受。只要有好的作品,不愁没有人看,纪录片和剧情片一样,内容是权威,内容决定一切。观众欣赏纪录片的素养和习惯也就来源于此了。(陈滨)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画家、纪录片、电影、电视、一个 责任编辑:chinapolicy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国内八成影视基地亏损 同质化经营.. 下一篇中国电影圈对科幻集体失语 科幻文..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本网概况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华夏国研顾问中心-政策网 www.chinapolicy.net 京ICP备19034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