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需回答的3个问题
2012-03-31 17:17:45 来源: 作者: 【 】 浏览:1478次 评论:0

    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有现实意义吗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经历几千年发展沉淀而成的,在历史上对于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过不可磨灭的作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民族文化之林都有着重要地位。在发展现代化文化的过程中,必须继承和发展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同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吸收优秀的现代化文化,包括健康的西方文化,对于少数民族的全面发展,不但十分必要而且非常应该。

  少数民族吃苦耐劳的个性是建设现代化的力量源泉。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建设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可以坐享其成的事,而是一项需要经过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艰苦奋斗、前赴后继的伟大工程,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不行的。要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少数民族群众需将吃苦耐劳的个性转化为建设现代化的力量源泉,努力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

  与人为善、与汉族团结合作的精神,是营造和谐社会的基础因素。历史上广西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自秦汉以来,部分汉族逐步南迁,与岭南百越诸族交往、融合,共同开发八桂大地,共同创造和发展了广西灿烂的历史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友好往来,和睦相处,逐步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关系。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少数民族“天生”的与人为善、与汉族团结合作的精神,必将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更加稳定的社会环境。

  真诚朴实、热情好客的性格,为民族地区搞好内联外引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信誉经济”,诚实可信是市场经济赖以正常运行的基础。少数民族真诚朴实、热情好客的性格,必将转化为搞好内联外引、营造市场经济软环境的精神力量。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仍然是少数民族精神凝聚力的粘合剂。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需要建立一个能确保社会稳定的政治体制,一个能确保生产力发展的运行机制,一个能凝聚人心、鼓舞人心的文化精神,这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规律。民族内部的团结、内部凝聚力的形成,靠的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粘合力。当今社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仍然是少数民族精神凝聚力的黏合剂,没有它,各少数民族就会像一盘散沙,无法形成团结向前的合力。

  民族节庆可以成为宣传科技文化知识和国家政策的平台。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是众所周知的,广西更是素有“歌的海洋”之称。各少数民族喜欢赶“歌圩”、“坡会”,逢年过节喜爱扎堆表演歌舞、戏曲,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民族地区特有的歌舞节庆文化。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充分利用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它打造成宣传现代文化和科技知识、宣传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和其他方针政策的平台。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发展民族特色旅游的重要资源。就文化旅游资源而言,越是地方性,就越具有全国性;越是民族性,就越具有世界性。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研究、挖掘、继承和发展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于开发文化旅游是有很大帮助的。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而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各民族的社会形象和文明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逐步转化。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有哪些资源值得开发和利用

  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自然资源。就广西而言,自然旅游资源可分为地文、水文和生物三大类。地文类又可分为溶洞类和山峰类,如桂林七星岩、桂平西山等;水文类如桂林漓江、资源资江等;生物类如隆安龙虎山自然保护区等。实践证明,资源加文化,旅游才有品位,才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相关的民族特色商品。就广西而言,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相关的特色民族商品种类很多,如桂林民族书画、巴马壮族瑶族长寿食品、靖西壮族壮锦与绣球、金秀瑶族服饰、防城东兴京族贝雕等等。现在,人们购买绣球已经不是为了抛球求爱,而是为了祝福和装饰;走进“苗寨食府”、“壮乡美食城”、“侗家酒店”的目的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更重要的是体验另一种奇异的民族饮食文化。

  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学、艺术、影视、戏剧、传统体育等。依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已经创作出了许多高质量的文学、艺术、影视作品,许多地方成功举办了大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大型少数民族歌舞艺术节,如南宁国际民歌节、七彩云南、桂林《印象·刘三姐》等。

  少数民族风情文化资源。广西各民族节庆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如壮族三月三歌节、瑶族盘王节、苗族芦笙节、侗族花炮节、水族瑞节、毛南族分龙节、仫佬族依饭节、京族唱哈节、彝族火把节等等,进行旅游开发的潜力很大。

  少数民族文物和古迹资源。广西的少数民族文物和古迹很多,已经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开发,如广西民族博物馆、百色壮族博物馆、金秀瑶族博物馆、三江侗族博物馆、融水苗族博物馆、宁明花山岩壁画、忻城壮族土司衙门及其土司祠堂、恭城文庙武庙等。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少数民族,特别是南方各省区的少数民族多生活在山区,村寨房舍多依地势而建,许多民族的房屋结构还是木质结构的,建筑错落别致,风格独特,美观大方,很有观赏价值,是民族特色旅游的优质资源。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资源。广西各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种类很多,如少数民族保健药酒、壮医壮药、瑶医瑶药、苗医苗药、侗医侗药等。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其长寿之奥秘除了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独特之外,其饮食特性也值得研究。

  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要注意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地区自然景观旅游开发的结合。自然资源对于发展旅游业固然很重要,但是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而文化资源是可以再生的。如果将民族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旅游业,毫无疑问将形成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过去,我们有一个认识误区,总以为民族文化就是唱唱歌跳跳舞,是一个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事业”,对其经济开发潜能认识不足,很少将其视为“产业”来开发。其实不然。深圳的“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3个大型文化旅游景区已经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云南利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业,也己经取得了巨大成功;陕西、宁夏、甘肃、新疆、四川和重庆分别利用“古秦文化”、“西夏文化”、“丝绸之路文化”、“巴蜀文化”发展旅游经济,也已大有收获。广西的南宁国际民歌节、柳州国际奇石文化节、桂林民族文化艺术博览会、桂林洞穴文化和书画文化、红水河奇石文化、龙胜龙脊文化、融水苗族风情文化、金秀瑶族服饰文化等等,也都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对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一要注意保持传统中优秀的部分,二要注意进行创新发展。我们今天见到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经过长期沉淀积累而成的,其中有许多优秀的、值得继续保持和弘扬的东西;也有许多在今天显得落后的东西,没有再固守和保持的必要。比如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做工粗糙、式样简单、颜色单调,一些传统住房冬冷夏炎,一些传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简陋、原始,一些传统生活习俗不卫生、不文明,还有一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传统节日等等。如果我们一味强调要保持“民族特性”而不允许改变,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想法和做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鼓励和帮助少数民族勇于创新和发展。创新和发展有两层含义,一是在原有文化基础上创新和发展,比如可以在原有的服饰基础上,使用现代的布料、现代的缝制技术、更多的色彩,设计出更切近现代人生活的式样,缝制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少数民族现代服饰。二是属于全新的创新,创造出老祖宗没有创造过的东西,比如现代舞台上的民族音乐、歌曲、舞蹈,一些竞技性的民族体育,一些新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

  要注意努力打造民族文化精品。电影《刘三姐》、《阿诗玛》就是根据广西壮族和云南彝族民间故事整理加工制作的民族文化精品。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创作模式,为每个少数民族创作一批标志性的影视精品和歌舞精品、制作几种最具特色的民族工艺品、设计一套富有民族特色的礼仪规范、精选几种最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套餐等等。这些民族文化精品既要具有民族特色、富有民族文化内涵,又要具有现代气息、深受现代人喜爱,还应具有对外推介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南宁国际民歌节可以说就是一个打造出来的民族文化歌舞精品。它是由壮族“三月三歌圩”演变而来的,几经变革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国内外反响很大。南宁国际民歌节是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的精品,是运用高科技包装民族文化的成功典范,是民族文化促进旅游、商贸、经济发展的生动例子。同样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的民族文化精品项目还有以漓江山水为舞台的大型实景歌舞剧《印象·刘三姐》。当然,广西境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个地方都轰轰烈烈地搞“国际民歌节”,但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引入文化产业运作方式和现代科技举办本地民族节庆活动,应该是民族文化的一个发展方向。

  开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切忌猎奇和庸俗化。有人误认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就是一些土里土气、庸俗粗野、低级趣味、封建迷信、丑陋怪诞之类的东西,因此在开发过程尽猎奇、庸俗化之能事,以此哗众取宠。比如表演民族舞蹈时坦胸露臀,在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剧的对话中夹带粗、野、黄语言,对一些民族风情进行庸俗化、怪诞化、低级趣味化的乱改乱编,对一些具有民族艺术风格的建筑和工艺品进行风格破坏性的再造。开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应精益求精,创造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选择一些富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村寨,有意识地对其进行民族传统文化层面的保存、挖掘、整理和开发。目前许多大城市花巨资仿造一些“假”的“民族村”,旅游生意倒也红红火火。我们为什么不能在交通沿线或城市郊区选择若干富有民族特色的村寨,有意识地对其进行民族传统文化层面的保存、挖掘、整理和开发呢?南宁市郊区的杨美古镇和下楞村仅仅进行了花钱很少的“初级包装”就显示出了其诱人的发展前景,值得其他地方深入思考和借鉴。广西有11个世居的少数民族,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民族特色和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村寨,营建一批“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村。在策划时要立足于长远,不要急功近利,不要花钱砸自己的牌子。牌子一旦砸了,以后想再恢复就很困难,再搞类似的东西就无人问津了。建设民族村寨旅游景点,一方面是为了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由于各种原因,少数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还有待提高。因此,在发展少数民族现代文化的同时要加大科学文化普及的力度,加大对少数民族后备人才的培养,注意提高少数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周健)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非宁静无以致远 下一篇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民族区域..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本网概况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华夏国研顾问中心-政策网 www.chinapolicy.net 京ICP备190347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