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还中国学术界一片净土
2011-09-28 12:20:33 来源: 作者: 【 】 浏览:1391次 评论:0

    大学是一座围城,外边是社会,里面还是社会。只不过,城里城外,景象略有不同,一边是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另一边仙风道骨的学术高阁,你我心之向往!可是社会终究是社会,总有弊病。

    近日,“学术打假第一人”方舟子微博爆料:中国农业大学6名资深老教授、研究员,联合起来实名举报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石元春学术腐败,在任期间利用职务之便窃取他人治理黄淮海盐碱土的成果,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第三世界科学院三院院士。6位同门师兄弟多年坚持检举,是大义灭亲?还是恶意中伤?孰是孰非,谁能站出来查出真相,谁敢站出来查出真相,谁又能最终给予真相?网民呼吁,我们要真相!

    学术腐败烽烟骤起,“三院院士”晚节不保

    据悉,石元春1949年考入清华大学农学院,之后更是一路青云直上,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直逼学术荣誉顶峰。而1988年,曲周县农民为表达对石元春和他带领的科研队伍的感念,当地居民更是集体刻了一方“改土治碱 造福曲周”的汉白玉石碑亲自送往农大校园,传为后来佳话。

    耄耋高龄,眼看就是名利双收,人生华丽谢幕,可是一个“学术腐败”事件,六位同门师兄弟在中国这个“枪打出头鸟”的社会环境下实名举报,使石元春一时之间,处于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荣誉地位岌岌可危。

    造假风起云涌,中国学术命运堪忧

    其实六学者举报,从另一个侧面也正反映出中国学术界之诟病重重,学术论文抄袭成风。像一开始炒得沸沸扬扬的“汪晖事件”和“朱学勤事件”就是例证。估计公众对此类腐败已是不再陌生,甚至都有些“腐败麻痹”了。只是这次,院士举报院士学术腐败在中国还是第一次,倒有些口味重。

    院士,是学位的最高领域的象征,是晚辈的榜样,更是有着强大的名人效应。在学术腐败之风盛行之时,院士不甘落后、无疑给饱受诟病的中国学术界又是浓墨重彩地加上了一抹黑。学术界的信誉会否像郭美美红十字门那样,遭遇冰点,没有真相,谁都不敢保证!

    学术界回归净土,净化刻不容缓

    面对目前的四处楚歌的新轮学术危机,有危亦存机。谁来彻查“三院院士”石元春学术腐败的举报,一面是当事人信誓旦旦地回应:我不怕,真金不怕火烧。另一面是举报人的无奈,称“没人感动他”。真相到底在哪里?隐情又是什么?我想,相关部门应该给学术界一个交代。当然,从长远来说,遏制学术腐败,改革也许是唯一出路。

    首先,国家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学术腐败治理有法可依,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借鉴国外防治经验,形成完备的学术防腐程序,鼓励多渠道投诉举报。

    其次,社会要强化道德教育,提倡学术成果的非功利性,营造奋发向上的学风,从严治谨的教风,经常开展对学术不正之风的批判。

    最后,学者要坚持崇高的价值追求,坚决拒绝诱惑的侵袭,切忌急功近利,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道德感。

   【即时通会员如是说】

    以行政手段来管理学术,必然会把各种官僚弊病带进学术圈;以行政级别来评估学术成就,并且赤裸裸地与利益挂钩,必然会让那些醉心名利的人不择手段的钻营。在这样的体制下,你不学术腐败,就要遭遇末位淘汰,何去何从,难以抉择。我不是替学术腐败者辩护,而是说挑一两个蛀虫出来于事无补,治标不治本。严打学术腐败的风声日紧,还有人敢于并且能顶风作案,不是面前的经济利益诱惑太大,就是身上有行政保护伞加持护身,这才是更值得深思的制度弊病。——西铭

    一直以来,这是一个很令人心痛的话题。学术界各位领军人物是社会的未来的希望,是祖国高科技的希望,但是随着物质社会的渐浓烈,学术界也出现了抄袭,窃取,还学术界一片净土,大家的心声。——李斐

    说到底,还不是一个制度的问题吗?如果学校没有规定一个老师一年需要发多少篇论文;如果职称的评选不是靠资历而是靠能力说话;如果金钱没有那么深得介入学术界??这么多的如果,如果这些如果都是现实的话,那么学术界绝对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李特

    权力过分集中得不到合理的改观,权力得不到广大群众有效的制约,各行各业都会大兴潜规则,都一样。继续有序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彻底革除体制的弊病,让权力在阳光下行使,是唯一的出路。——栗彦卿

    如果问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净土在哪里?很多人都会说在校园,因为那里是知识的海洋,学术的殿堂。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片净土也开始被社会中一些不好的风气所影响,从评职称到升职,越来越行政化,如果真的行政化了,那就不是学校而是机关。幸运的是,在学术界我们还能看到像袁隆平院士这样敬业和认真地老者,当然这样的老师还很多很多,但我们学术界的净土不能仅仅依靠几个教授或者一批院士来支撑,这样既不安全也不长久,我们需要的是学术界环境的净化,需要搞学术人心灵的净化,需要社会给予他们一个洁净的天空。——倪卫校

    在中国谈学术好像现状还行不通,就好像我们盼望了这么多年的诺贝尔奖有业内认识论断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被大陆科学家获得的。学术界学术论文的各种混乱,是制约中国科学界发展的重要隐患,而且在国内,把科学和政绩搞的有些太过紧密,科学家的注意力都被分散了怎么还能专注的搞科研,那些科研之外的因素才是制约中国学术界的最重要因素吧。要回归学术的净土,势必需要端除这些不属于学术的各种因素才好。——杨文

    我一个学长说过,“正统的大学教育(大学绝对不是为了让你找工作才开办的)之所以维持不下去,不是因为不实用,而只是因为这个社会上讲道理的人越来越少,或者是人们承担不了任何真正的逻辑和哲理,说直白点,想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其实是不需要真正的文化和知识的,需要的只是方法而已。”中国学术界为何一片荒漠的原因在于如今的学术而非真正学术,大学传授给你的并非纯粹的理想,并非高尚的情操(尽管这在我看来属于最基本的大学生常识),所有的老师对你说如何找工作,如何用正确巧妙的方法赢得技巧,每个人都在走捷径。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但现在却少有真正的学者,这种本应该是这片林子里最多的鸟儿。——胡倩

    学术界的事,那就是教育界的事,净土必须还原。国家、社会、个人都必须坚持从不同的方向净化学术之风,学者多为师者,如果连老师自己都出了问题,怎么教好学生,那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啊!——成建鹏

    前几天江西德尔政法干警考试申论题目涉及到学术道德和科学素养的问题。我们学习西方的教育模式从维新变法开始始终未能做到所谓的“中体西用”。以选课制来说,几十门课几个人教的情况普遍存在,在教学这块基本上是外行人做内行事,课堂比放电影还轻松。学分不是学而是混。通识教育里对我们中华文明的解读是作为欠缺的,西方很多大学在对待他们的“西方文明”的时候是极其认真负责的,每个人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底蕴十分深厚,延伸至学术也就更为自信了。——张焰金

    学术只要和功利扯上关系就难免会变质。还学术界净土,主要还应解决学术激励机制和学术腐败惩戒措施,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引导人员分流——这个时代需要做学术的人,所有人都可以,但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小迷

    大学已经不是以前的象牙塔,随便去哪个高校走走,满眼的是什么四六级答案、自考包过、寻求枪手代写论文等等这样的广告。在我上大学的时候,考试做小抄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毕业论文都是复制粘贴出来的,这种歪风邪气在大学校园里盛行,没有人管。学术抄袭很多跟校园托不了干系,中国大学期待一场彻底的整风运动,还大学校园本来的清修!也还学术界一个干净的环境!——张欢

    不禁想起,原先新闻这是一组多么具有威信和严肃的词,而今虽说新闻依旧地位重要,然而新闻失真,网络打手,网络推手,网络打假等词也逐渐浮现眼前,校园这片净土是该需要净化和整顿了,正是因为社会进步,文化前卫,思想开放且膨胀,物欲横流,校园风气也被耳濡目染,逐渐被同化,急功近利心理越发活跃,不干不净的社会风气侵入校园,影响着学生和教师,使得这片特有威严的棱角被磨圆,丢失的是学习风气,是诚信荣誉,是才学渐希,不仅是学校的损失,更是社会的损失,还学校和学术界一份清静和安宁,是必须的。——刘鹏飞

    搞学术讲求德才兼备,现今社会,学术抄袭泛滥,论文标题不一,但内容大同小异,根本不曾有新的理念和观点。如今的大学校园,没有了浓郁的学习氛围,取而代之的是随处可见的作弊之风,大学生毕业面临着失业,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在于高校落后的教育体制,缺乏管理,使得大学生学无所成、眼高手低,根本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于高等人才的需要和要求。——张钧

    以前没有接触文字,没有深入文学、学术,总认为是一片“世外桃源,天空明镜”的天地。随着各类改革的推进,经济利益的驱动,尤其是把文学、文化推进市场,就不存在一片净土了,这潭水也不那么清澈了。乌七八糟无孔不入。何时才能有一片净土。——燕兆林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中国学术界、造假、一片净土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走出城市文化建设的误区 下一篇秦光荣:文化产业是大有希望的产业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本网概况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华夏国研顾问中心-政策网 www.chinapolicy.net 京ICP备19034765号